丝瓜

丝瓜

全年,5月—8月盛产

前几天新闻报道:一个中年男子吃炒丝瓜,觉得很苦,却舍不得丢弃,勉强吃了一盘,导致中毒,严重呕吐、腹泻、脱水。医师表示,苦丝瓜含有葫芦素,会引发肠胃强烈的不适及低血压。

丝瓜的药用价值很高,似乎也不免带着些风险。青春易老,选购丝瓜宜选择饱满、结实、条纹清楚、茸毛密布、色泽浓绿者;若瓜皮显得枯黄干皱,或出现斑点和凹陷,则不能食用矣。

这种葫芦科植物原产于热带亚洲的印度尼西亚或印度,广泛种植于东亚,可能是宋代传入中土,宋·赵梅隐《咏丝瓜》:“黄花褪束绿身长,白结丝包困晓霜;虚瘦得来成一捻,刚偎人面染脂香。”它的别名包括:菜瓜、绵瓜、水瓜、布瓜、蜜瓜、蛮瓜、天丝瓜、天络瓜、天罗瓜、天吊瓜、纯阳瓜、天罗布瓜、天罗、天萝、倒阳菜;粤语称有棱的为丝瓜或胜瓜,无棱的为水瓜。

中医普遍认同其功能:通经活络,清热化痰,止咳平喘,凉血解毒,袪暑除烦。丝瓜不可生食,《本草纲目》说“煮食除热利肠”,又说“袪风化痰,凉血解毒,杀虫,通经络,行血脉,下乳汁”。《本草逢原》说它性味甘、凉:“嫩者滑寒,多食泻人。”《滇南本草》的说法,恐引发男性的集体焦虑:“不宜多食,损命门相火,令人倒阳不举。”

丝瓜所含的维生素能抗坏血病,预防各种维生素C缺乏症,也有助于小孩的脑部发育,令中老年人维护大脑健康。丝瓜叶可以降低血清、心肌的过氧化脂质,能抗衰老。它的藤茎汁液可保持皮肤弹性,美容去皱。丝瓜汁有“美人水”之称。

被誉为“中国哲学第一人”的金岳霖先生既有烟瘾又有酒瘾,却活到90岁,他特别爱吃胡萝卜丝和丝瓜汤。丝瓜品种多,大别为两类:圆筒丝瓜、棱角丝瓜,两者的叶、花、果实、种子都不同。圆筒丝瓜的果实为圆筒形,无棱角,表面平滑有浅沟,果肉厚,肉质绵软,纤维较粗;棱角丝瓜的果实有10条棱角,果肉较薄,纤维细密且较少,肉质细脆密致。

它的藤蔓善于攀爬,丝瓜架上总是如有心事般,枝蔓纵横。宋·杜北山作诗咏丝瓜:“寂寥篱户入泉声,不见山容亦自清。数日雨晴秋草长,丝瓜沿上瓦墙生。”宋人方凤的诗《寄柳道传黄晋卿两生》前四句也说:“盈盈黄菊丛,栽培费时日。依依五丝瓜,引蔓墙篱出。”丝瓜成熟后逐渐干燥,果实末端打开如盖子,种子随离心力散出,驱赶子嗣出去自立门户的方式很有画面感。

美丽的容颜多老得特别快,丝瓜切开后很容易因氧化而变黑,须把握时光,切莫蹉跎;削皮后过一下盐水,能稍微延缓氧化。它似乎启示我们,积极把握美好的时光。

鲜嫩,是人们对丝瓜口感的基本要求;其美学特征在清甜感,一切烹调手段须避免酱料夺味,不加水,用心维护那层清甜;我无法忍受呆厨下浓油或勾芡烹煮。

我爱吃丝瓜炒蛤蜊,两者一起煮汤、煮面、煮粥也都很美,蛤蜊的鲜结合了丝瓜的甘,各有自己的味道,又能尊重对方的历史,彼此支持,互相发明,如清风走进红树林,诉说陆地和海洋依偎的故事。

然则美丽的事物也会引发感慨,林沉默有一首闽南语诗《灾区菜瓜》以深闺内的千金女喻一条美丽丝瓜:

风无扇过、雨无泼过,
土石流也无共吓惊过。
这条菜瓜面肉标致,
温纯纯、幼咪咪,
若像春闺后院的千金女。
——伊恰受苦受难、
折枝烂叶的风台菜无仝,
一点点仔拢无受损害,
宛然是二个世界

丝瓜在这首诗里当然另有所指,林沉默自述:“莫拉克风灾引来祸水,农业县水乡泽国,沦为悲惨世界,菜土变菜金。我在南台湾某市集,看到家园残破,惊魂未定、满身泥泞未干的一群灾民,正在围观一条美丽丝瓜。这条娇贵的瓜,摆在灾区菜摊上,是那么的荒诞与可怕。”

丝瓜枯老了,筋络缠纽如织,晒干后是洗涤利器,又称洗锅罗瓜,即丝瓜络;陆游都用它来涤砚,洗得洁净而不损砚。钟铁民《菜瓜布》也叙述:“从前农村的妇女,总是有意地要留一些老菜瓜。因为厨房里洗刷碗盘、锅子、灶台,最少不了的就是菜瓜布。菜瓜老干以后,剥开外皮,里面全是软硬适度的纤维组织,敲出种子剩下的就是真正的菜瓜布。”除了洗涤器皿,也能刷净皮肤,我小时候就天天用这种菜瓜布洗澡,好像把毛细孔刷得异常活络,越刷越勇越堪折磨,历经数十年的人生风浪也宛如刷洗身体般平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