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白菜
大白菜
10月—隔年4月
这次做佛跳墙不慎下手过重,咸味压抑了汤味该有的甘醇鲜香。我捞起所有的配料,用一整棵大白菜矫正那锅汤:锅内加水,大白菜撕小片入锅煮熟,再放回原配料。果然有效拯救了一锅佛跳墙。
世人皆知大白菜怎么做都好吃,煮汤尤其靓。苏东坡自述在黄州时好自煮鱼,“以鲜鲫鱼或鲤治斫,冷水下,入盐如常法,以菘菜心芼之”,用大白菜心调配鱼汤,再放几根葱白,快熟时加入少许生姜萝卜汁、酒,临熟又放橘皮丝:“其珍食者自知,不尽谈也。”
最近密集考察台北旧城区的风味美食,久别重逢艋舺“美味小馆”的砂锅鱼头,嫌它里面添加了大量的胡椒粉,幸赖大白菜挽救了味道;又因为加入许多醋,令那白菜呈现酸白菜、醋熘白菜的错觉。
白菜以河北安肃所产最佳,酸白菜则是东北名产。大约20年前我拜访艾青先生,离开他家那四合院,胡同里出现一卡车大白菜,街坊四邻皆提了大袋子出门来买。老北京人习惯冬储大白菜,盖从前京城冬季的菜蔬极少,大白菜很耐储存。邓云乡在《云乡话食》中叙述:京郊秋末冬初“砍白菜”,从根部砍下白菜,打掉外层披散的叶子,好菜全部存在地下菜窖中,一棵棵整齐地根部向外堆起来,暂时不出售,待不能入窖的菜全部卖光,才拿出来上市。
这种结球白菜原产于中国北方,乃小白菜和芜菁的混种,品种繁多,基本有散叶形、花心形、结球形和半结球形几类,台湾所产比北京大白菜细一些。齐邦媛在《巨流河》中描写了一段比较文学会到韩国开会:“到韩国访问第一天,车行出汉城郊外,旅馆旁有农家,大白菜和萝卜堆在墙旁,待做渍菜,令我想起童年在东北家乡看着长工运白菜入窖,准备过冬。”韩国泡菜的主要原料就是大白菜,乃明朝时由中国传到李氏朝鲜。
俗谚云“鱼生火,肉生痰,白菜豆腐保平安”,大白菜质嫩味鲜,又具养生疗效,难怪慈禧誉它为“天下第一菜”。中医说它性甘淡、平和、微寒;能开胃健脾,常吃能增强免疫功能;还能降低胆固醇,增加血管弹性,预防动脉粥样硬化。白菜含大量粗纤维,有利肠壁蠕动,帮助消化,促进排便,稀释肠道毒素,亦有减肥健美的意义。此外,白菜的钙含量高,所含微量元素钼,可抑制身体吸收、合成、累积亚硝酸盐,有一定的抗癌作用。
古时候唤大白菜“菘”,宋·陆佃《埤雅》云:“菘性凌冬不凋,四时长见,有松之操,故其字会意,而《本草》以为耐霜雪也。”也有人叫它黄芽菜,《光绪顺天府志》载:“黄芽菜为菘之最晚者,茎直心黄,紧束如卷,今土人专称为白菜。”清初经学家施闰章有一首《黄芽菜歌》:“万钱日费卤莽儿,五侯鲭美贪饕辈。先生精馔不寻常,瓦盆饱啖黄芽菜。可怜佳种亦难求,安肃担来燕市卖。滑翻老米持作羹,雪汁云浆舌底生。江东莼脍浑闲事,张翰休含归去情。”极言大白菜之美,我感同身受。

大白菜里外皆美,美而雅,令许多骚人墨客歌咏描绘,齐白石常以白菜入画,他的白菜图总是寥寥几笔,菜叶间浓墨拥抱着淡墨,青白肥壮,厚实,饱满着生活味,和清清白白的暗示;曾流传着用一幅白菜换一车新鲜白菜的佳话。罗青《水稻之歌》:“早晨一醒,就察觉满脸尽是露水/颗颗晶莹透明,粒粒清凉爽身//回头看看住在隔壁的大白菜/肥肥胖胖相偎相依,一家子好梦正甜。”歌颂水稻顺便赞美白菜。
台北故宫珍藏“翠玉白菜”由翠玉所琢碾而成,翠色晶润淡雅,技艺精湛,菜叶上有两只虫,每一根触角都清晰可见,是寓意多子多孙的螽斯和蝗虫。然则种植大白菜的难度低,生产过剩时难免大量滞销,沈苇有一首诗歌颂大白菜,也为农人抱不平:
大白菜占领了整个秋天
所谓丰收,意味着更多的白菜烂在地里
而在瑟瑟抖动的灰色外衣后面
农民的愤怒充满了节制,他们的叹息
从来只是自言自语——
一个人在贫寒中成长,远走他乡
经过了红色时代和香水时代
现在又回来了,站在那里
怀着谢意,向大白菜深深地致敬
此菜常用来和肉同煮,能使浓腻的肉汤带着清爽的滋味,南宋·范成大诗曰:“桑下春蔬绿满畦,菘心青嫩芥薹肥。溪头洗择店头卖,日暮裹盐沽酒归。”康熙朝诗人查慎行亦赞曰:“柔滑清甘美无对,花猪肥羜真堪唾。”
我爱它翡翠绿之中有洁白,高尚而亲切的滋味。那滋味太深刻,味似无味,却蕴含着无穷气韵,淡、嫩、清、甘、柔、脆,丰姿表现一种肥胖美,水灵灵的气质。
从前我看焦妻减肥很辛苦,遂劝她别再折磨自己了:人类自古崇尚肥胖,猪也是肥胖才美,牛肥才美,马肥才美,羊肥才美……宇宙万物胡不以肥胖为美?连白菜都信仰白白胖胖的美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