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2011戏曲研究与戏曲发展述评
刚刚经过了改革开放30年的历史回顾与总结,对于中国戏曲而言,2010、2011两年是承前启后,在艺术的传承与发展、理论的总结与创新进程中步履坚实的两年。在传统日益受到重视的今天,京剧成功入选世界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上海世界博览会的成功举办、国际戏剧协会世界代表大会(厦门)的召开和国内举办的各类艺术节、戏剧节等活动,在海内外的广阔舞台上再次让世人见证了传统戏曲和民族文化穿越时空的不朽魅力。同时,舞台上一批近年来新创剧目经历了时间的考验和沉淀,继续绽放光彩,成为当代戏曲的新经典。伴随着中国共产党建党90周年和辛亥革命100周年的纪念热潮,一批优秀现代戏的集中展演,更呈现了现代转型中的戏曲新貌。在全社会对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共识和时代对于民族文化自信的召唤中,人们也更加意识到戏曲在整个民族文化中的代表意义与重要地位。两年内,围绕着戏曲的保护、传承、发展与戏曲理论的构建等主题,展开了一系列理论探讨和深度对话。例如2010年:“中国戏曲表演理论”学术研讨会、中国戏曲学院建校60周年与新中国戏曲教育60年论坛、中国·九江青阳腔学术研讨会、地方戏昆腔学术研讨会、国际学术研讨会(地方戏曲);2011年:戏曲学的新发展·张庚先生诞辰100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两岸四地中国戏曲艺术传承与发展·北京论坛、京剧表演理论体系建构——第四届京剧学国际学术研讨会、“中国昆曲‘非遗’十周年——昆曲大师侯永奎先生诞辰100周年纪念活动”之北方昆曲艺术传承和发展研讨会、纪念昆剧表演艺术大师周传瑛100周年诞辰学术研讨会、纪念李渔诞辰400周年暨首届学术研讨会、《昆剧手抄曲本一百册》学术研讨会等等,涉及古典戏曲理论和文学的分析整理、戏曲文献的发掘刊行、舞台艺术传承经验的总结等诸多方面。此外,学界理论界的思考成果还反映在《中国戏曲理论的本体与回归》《中国京剧艺术百科全书》《中国京剧百科全书》《傅惜华藏古典戏曲珍本丛刊提要》《中国近代戏曲史》《地方戏昆腔论集》等一系列成果的出版问世,以及由中国艺术研究院承担的“昆曲艺术大典”、“京剧艺术大典”、“昆曲表演文献整理丛刊”、“昆曲口述史”、“中国近代戏曲论著集成”等国家重大、重点课题的坚实进展之中。如何在历史机遇与大好环境中,总结戏曲从理论到实践各方面的历史经验和宝贵财富,反思历史和当下存在的问题,为戏曲今后的保护与发展提供有益参考,这成为2010、2011年度戏曲理论界与舞台实践各方面的共同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