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7吕剧创作谈
金秋十月,这个丰收的季节里,山东的文艺工作者将他们新近创作的四台吕剧《无品芝麻官》(青岛星火吕剧团)、《苦菜花》(山东省吕剧院)、《荣辱悲歌》(烟台市吕剧团)、《滩回水转》(滨州地区吕剧团)呈现给首都的观众。集团式的演出运作,在首都的戏曲舞台上刮起了吕剧风,使观众领略到吕剧艺术的独特魅力,一饱眼福。
这四台戏体现了山东文艺工作者的精神风貌,他们关注生活,熟悉生活,以积极、昂扬的态度表现生活,反映时代,用艺术语汇创造生动感人的舞台形象。人们对吕剧并不陌生,五六十年代的《李二嫂改嫁》《姊妹易嫁》可以说家喻户晓、誉满全国。吕剧贴近群众,善于表现反映现实生活的题材,这四台戏在发扬吕剧艺术传统的基础上,又有新的探索和开掘。
《无品芝麻官》和《滩回水转》着眼当代生活,前者敷城市街道居委会、居民邻里日常生活,后者演农村、农村妇女的变革变化。《无品芝麻官》以轻松、喜剧的手法,塑造了众多不同年龄、性别、性格、身份的城市人,狭小拥挤的空间里,造成了彼此的磕碰、冲突,也产生了你我的喜怒哀乐。这种题材有其意义,也有其难度,作者迎难而上,大胆尝试,通过他们琐碎而多姿多彩的日常生活,表现出当代人的可亲可爱和可敬。剧中李老贵这一人物的塑造很细致,很有光彩。居委会主任代理不代理,居民的纠纷管不管;是只做和尚不撞钟,还是既然做和尚就要撞钟,人物思想变化有其轨迹和过程,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滩回水转》剧塑造的素梅具有中国劳动妇女所秉持的贤惠、善良品德,但编导对人物的解释显然没有停留于传统,所谓“一场无情的婚变,使一个足不出户的农村妇女变得自立自强”。“自立自强”是人物的价值所在,也是该剧创新的意旨所在。城市女孩亚男也是作者所着力表现的,有个性,不是一个不计后果、不讲责任的新时代所谓开放女子,不是一个单面人,她有自己的思想,有自己的是非标准和价值观。这两位女性的身份、性格、个性和文化素养不相同,形成一种对照,在彼此冲突及与耿双印的关系中完成对人物的解释和设计。
而在情感和审美上给观众以极大冲击的无疑当属《苦菜花》。对这一题材,人们并不陌生,它曾经震撼和激励了一个时代。面对着改革开放的时代新潮,面对着90年代的观众,如何改,怎么剪裁,非常棘手。改编者深谙戏剧舞台,独辟蹊径,围绕保卫兵工厂展开结构,人物则集中在冯大娘及周围,情节洗练而有戏剧冲突,人物关系保存而不削弱人物性格。改编者对发生在50多年前那场民族反侵略战争进行深刻的反思和理性的诠释,但这种反思和诠释是通过戏剧语言,融入人物及人物关系,侧重人情人性的描写,无疑,人情人性更具普遍性,更有历史感,更能发挥戏剧的功能感染打动观众,也就从根本上深化了民族反侵略战争的主题。戏剧的改编很完整,其成功、创新不在于某一人物或某一关系,而在于人物群体和情节整体,严密合理,层层推进,不露痕迹。郎咸芬的出色表演,显示了这位吕剧表演艺术家的深厚功力。舞美、灯光、音乐等设计与戏剧浑然一体,构成戏剧的有机质。这是一次成功的舞台改编,是一次艺术的升华和辉煌。
《荣辱悲歌》根据京剧《眷侣情》改编,其选材、立意都有积极的意义。它写甲午海战,却换了一个视点,不是正面表现北洋水师将士的英勇无畏,而是通过他们的家属,通过妇女表现那场战争,表现那场战争中的中国军民,塑造出不让须眉、却常常为人所忽略的杨阿贞、何梅春等妇女群像。虽都是管带提督之妻,更多体现的却是中国妇女尤其是劳动妇女的品质和正义感,这种品质和正义感甚至使她们的行为和追求超越于封建纲常伦理中之“天”——夫。也确实,方伯谦就成为其妻杨阿贞的反面陪衬。
四台戏时代气息浓郁,精神饱满,但也存在其不足,有的戏人物形象的真实性不够,情节的行进发展缺乏合理的生活逻辑。而总的来看,形象化仍然是戏曲创作中需要克服的问题。
(原载《光明日报》1997年10月2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