姹紫嫣红:七位杜丽娘
大师版《牡丹亭》,刘祯摄
《牡丹亭》是说不完,也是演不尽的,杜丽娘和柳梦梅也是昆曲演员最熟悉的角色。“大师版”《牡丹亭》很有创意,每位艺术家在多年的舞台体验中,对杜丽娘、柳梦梅或其他人物的理解是不同的,包括个人家庭、性格、经历和学养的差异,尽管师承可能是同一批甚至同一位老师,但理解和塑造的人物会有不同,这种不同打上了沈世华、华文漪、梁谷音、王奉梅、张继青、张洵澎、杨春霞各自的烙印。同在京城,平素与沈世华老师接触不是很多,但与其先生钮骠老师各类戏曲研讨活动中时有晤面,学养甚深,学问谨严。如果不是在昆曲界,对“沈世华”这三个字可能不及其他大家那么耳熟能详,因为她常年任教于中国戏曲学院表演系,自幼入浙江昆剧团学习,是“世字辈”重要的传承人。与其他“大师”不同的是,沈老师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主要不是活跃在舞台上,而是在昆曲教学第一线,直接担负“传承”使命,她也是昆曲教育史上第一位女教授,中国戏曲学院硕士生导师。在这次《闺塾》《游园》里扮演的杜丽娘情窦未开,接受陈最良私塾教育,作为大家闺秀甫一上台,就受到观众一片掌声(作为一名戏曲老观众,这次“大师版”演出掌声之多、掌声之热烈,使我几欲泪出)。让人看到的是一位美丽端庄、典雅守礼的少女,表演稳重大方、规范内敛。沈老师已30多年没登台,所以这次演出对她意义更不同,她是非常重视的,哪想到一向不感冒的她,演出前得流感,响排时发不出声,紧张着急,发烧腿软。事后说到这些,沈老师还数度哽咽,认为老师辈都没赶上好时代,昆曲不景气,今天我辈赶上了,心情很复杂。在大师们中,魏春荣属于小字辈,其实在昆曲舞台已担纲多部戏的主演,所以春香一角确实是“屈就”,不曾想到她所饰演的春香那么轻盈活泼,那么生动灵气,也见出魏春荣艺术上的成熟和多面。
华文漪,这三个字与昆曲界是非常响亮的,她受业于朱传茗等名家,主攻闺门旦,作为“昆大班”学员在20世纪60年代就有“小梅兰芳”之誉。在她的艺术人生中塑造了一系列古典女性形象,如杜丽娘、陈妙常、白素贞、杨玉环、李倩君、费贞娥、李桂枝、柳氏、唐婉、蔡文姬等。华文漪的扮相端丽,嗓音华美,其表演有张力而蕴藉,追求自然,台湾著名学者王安祈教授对其《惊梦》有“江流婉转绕芳甸”(《春江花月夜》句)之形容。曾经,她的离走,让岳美缇有“无缘再圆”《牡丹亭》的落寞。与华文漪老师的相遇,应该是在2000年的台北,记得是“中央研究院”文哲研究所华玮女士宴请,有美国而来的华文漪,还有曾永义、白先勇及上海昆剧团蔡正仁、计镇华诸先生。台湾同仁90年代就与大陆昆曲届建立起密切关系,担负起抢救和传承的工作。而今,吟唱着“朝飞暮卷,云霞翠轩,雨丝风片,烟波画船”,华文漪不减当年,与岳美缇的表演可谓珠联璧合,她们赋予杜、柳人物以自己多年演出独有的体验,让“昆虫”十足地过瘾。演罢,华文漪老师先行。而我与岳美缇老师几次在一起,只是没有向她问及这次合作的感受。
相较于其他艺术家,梁谷音的“杜丽娘”似乎更与她执着的性格有关。她本工花旦,师承沈传芷、张传芳、朱传茗等,还学了正旦、闺门旦,戏路很广。她是一位有个性的演员,在昆曲舞台上塑造了《思凡》中的小尼姑、《烂柯山》中的崔氏、《潘金莲》中的潘金莲、《描容》中的赵五娘等具有鲜明性格特点而又思想感情复杂的人物形象。记得2007年5月在成都“川昆抢救继承展演暨中国地方戏与昆曲论坛”上,与梁老师有近距离接触,研讨会上她不仅给与会学者作示范,还积极参与昆曲抢救和传承的讨论,她的直率和谦虚都给我留下深刻印象。“杜丽娘”是梁谷音的一个梦,本工花旦的她,为圆演杜丽娘梦,自费跟姚传芗学戏,此时她已经人到中年,本不为登台。这个梦在她不懈的努力和追求下,终于在90年代圆了,使观众们看到了一位新的“杜丽娘”。她的《寻梦》《魂游》,她的杜丽娘,有一种生气、活泼劲,带着妩媚,这与她戏路广分不开,不拘一格,互相融通。
在诸大师中,王奉梅老师是我台下没有近距离接触者之一,但却是我所敬重的昆曲艺术家。她主攻闺门旦,师承姚传芗、张娴等,表演身段细腻闲适,嗓音清丽甜润,有“昆曲皇后”之誉。她所刻划的杜丽娘得到了观众的好评。这次《写真》已经有11年没演,她腰间盘突出,之前甲状腺又开刀,所以对是否可能登台一直很担心。《写真》一出,杜丽娘欢情之后,陷入无尽的思念,“径曲梦回人杳,闺深珮冷魂销”,是她“生”而走向“死”的重要节点,王奉梅的表演很好地把握住了杜丽娘此时的情感和思想,蕴藉而哀怨,思念而无望。也有观众独对王奉梅老师的表演点赞。
张继青无疑是这些“大师”们的大姐大,她和侯少奎同龄,同为1938年出生。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培养的第一代昆曲演员,称坐“继”字辈。她先学苏剧,后专攻昆曲,师从沈传芷、姚传芗、俞振飞等大家。她的表演含蓄蕴藉,唱腔刚柔相济,韵味隽永。她在昆曲舞台上塑造了一系列人物形象,而代表作则是《牡丹亭》和《朱买臣休妻》。她所塑造的崔氏,不是一个简单的负心女子,而表现出了这一人物性格的多侧面及内心矛盾复杂的悲剧性。当然,使她享誉海内外的是《惊梦》《寻梦》《痴梦》三折的出色表演,有“张三梦”之誉,这奠定了张继青在昆曲旦角中当之无愧的“头牌”地位。张庚先生在看了张继青《牡丹亭》后,专门撰文《从张继青的表演看戏曲表演艺术的基本原理》,把一个艺术家表演个案上升到戏曲表演艺术的基本原理加以阐述,认为“从她身上看到了中国戏曲有着内心体验的好传统,能够用高度的技巧,把演员对人物的体验表现在舞台上”。第一次听“张继青”这一名字还是20世纪80年代,彼时本人从东北到扬州读硕士研究生,任中敏、徐沁君老师们所激赏的就是张继青的《牡丹亭》。近年来随着昆曲日益受到各界重视,也有了更多机会见到张继青老师,包括一起参加文化部组织的昆曲优秀中青年演员大赛,担任评委。她虽然不再活跃在昆曲舞台,但能够感受到在她身上所焕发的活力和担当,传承育人,包括青春版《牡丹亭》的艺术指导工作。大师版中她的《离魂》,表现杜丽娘“伤感煞断垣荒径”的心境,作为一位76岁的“大姐大”表演,可谓出神入化,那种韵味还是非常经典的。
与张洵澎老师熟悉起来比较晚,那是不久前参加“相约郴州——全国昆曲优秀青年演员展演”,湖南昆剧团天香版《牡丹亭》就是由张洵澎、蔡正仁两位老师担任艺术指导的。在她演艺走向辉煌之际,她走下舞台,从事昆曲人才的培养,要做树人的种子,桃李芬芳,这是她所孜孜不倦的。当年她师从朱传茗、沈传芷、姚传芗、言慧珠等大家,表演上热情有张力,身段优美,有“小言慧珠”之称。她的杜丽娘,尤其是大师版《幽会》中之杜丽娘,洋溢着青春的朝气和生命的活力,此时的杜丽娘已然不同于生前待字闺中的少女,有梦中和柳梦梅的缱绻,冥府判君的许可,她在爱情上变得主动、热情,“为春归惹动嗟呀,瞥见你风神俊雅。无他,待和你剪烛临风,西窗闲话”,这种变化和张力,是爱情赋予的,使得杜丽娘格外美丽和可爱。
杨春霞为人们所熟知,是当年京剧《杜鹃山》中,她饰演了女一号柯湘。其实她是地道的昆曲出身,师从朱传茗、言慧珠、杨畹农、魏莲芳等,为“昆大班”学员。后学京剧,京昆兼擅。大师版中她在《婚走》一出,饰演死而复生的杜丽娘,娇媚温婉,美丽可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