似水流年:四位柳梦梅及其他

三、似水流年:四位柳梦梅及其他

在传奇生旦爱情戏中,《牡丹亭》之生、旦不是对等的,很多时候感觉是杜丽娘的独角戏,张庚认为是“内心戏”,但蔡正仁、汪世瑜、岳美缇、石小梅演绎的柳梦梅,依然那么亮丽、传神,使得这一“生”与杜丽娘之“旦”相得益彰。

在传承昆曲过程中,这些大家们比较多的头衔是艺术指导、导演,作为导演,汪世瑜尤为著名,他担任总导演的青春版《牡丹亭》和皇家粮仓厅堂版《牡丹亭》,使他名气大振。他师从周传瑛,工小生,冠生、鞋皮生兼能,尤以巾生见长,有“昆曲巾生魁首”之称。他在昆曲舞台上塑造了柳梦梅、张继华、潘必正、侯朝宗、陈季常、唐明皇、裴少俊等一系列人物形象。《拾画叫画》是他最拿手的,这次大师版《叫画》演出,面对一帧画像不仅能演出戏,还能够把情表现得那么细腻熨帖,十分不易。他的表演不拘执程式,根据演出和对人物体会,会有自己的发挥和理解。演出次日,汪世瑜老师和本人谈到,《叫画》已有20年未演,登台时没有刻意考虑怎样去呈现,而是完全沉浸于与画中人的交流之中。

蔡正仁是昆曲界重量级人物,和他相处,没有距离感,为其性格使然,也是他具有亲和力之处。他有“小俞振飞”之称。他多年担任上海昆剧团团长,所以除其个人艺术上之成就外,还有点昆曲界“领袖”角色,在昆曲传承、保护方面发挥重要作用。2009年2月张紫东所藏珍贵的《昆剧手抄曲本一百册》(线装)出版,该项目出版的促成,除张紫东后人外,蔡正仁功不可没。记得我们在北京一起计议此事,后由蔡正仁在全国政协会议上向文化部领导提出申请,遂得到文化部“昆曲艺术抢救、保护和扶持工程专项基金”项目资助。这些年和他接触很多,感觉他更像一位师长,他对昆曲现状和发展的很多见解,如他对传字辈以来剧目传承递减现象时指出,曾引起昆曲界、学术界广泛关注。他是昆曲舞台上的“情种”,是一位可爱的“情种”,我觉得尤其是近年来他所饰演的“情种”更多一份憨态,十分可爱。大师版《幽会》中他所饰演的柳梦梅,已无《惊梦》时乍见就吐露“小姐,咱爱杀你哩”的带点轻佻的主动和浪漫,在张洵澎之杜丽娘咄咄之势下,似傻若憨,多了一种痴情和志诚,虽为“幽会”,却见其人之真之诚,这正是柳梦梅这一人物非花花公子而可爱之处。显然,蔡正仁的演绎、拿捏是最到位的。

同为女小生,师承同样来自俞振飞、周传瑛、沈传芷,岳美缇先学闺门旦,因一次救场反串而与小生结下了不解之缘,她还对越剧、川剧小生颇为钻研,向名家请教。她与华文漪合作几十年,两人所演的柳梦梅、杜丽娘珠联璧合。这次的再度合作,我没有问岳老师是什么感受,华老师曾经的离去让她灰心、失落,但舞台上《惊梦》高度的契合,松弛、游刃有余而不显“太熟了”、演油掉了,始终还处于角色人物“第一次”的新鲜感中。这是人物塑造的需要,更是一位大师所必备的艺术修养。几年前,和岳老师打交道比较多的是,那时我们编辑“昆曲艺术家传记文献丛书”,我负责具体组织并担任执行主编,第一辑五种里就有她的《巾生今世》,那次京城拜访她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台下她是那么平易和谦虚,对书稿和出版都提出自己的要求,质量永远是她所要求的。阅读《巾生今世》,能够更多地理解这位大家,也能够更好地理解她的昆曲,她的柳梦梅。20世纪50年代改变她命运的就是《游园惊梦》,由闺门旦反串小生,从此和小生行、《牡丹亭》结下不解之缘。大师版《惊梦》于她也是一个昆曲艺术之旅的历史呼应,那枝柳枝在她手中都是那般有情!

石小梅最初所攻是贴旦,后改学小生。同为女小生,却是一热一冷,风格迥异。同样是《拾画》【锦缠道】“冷秋千尚挂下裙拖”,这一“冷”,石小梅眼里是彼时柳梦梅客途“风吹绽蒲桃褐,雨淋殷杏子罗”的环境和氛围,更是他彼时“春怀郁闷,何处忘忧”的心绪,这是该出戏人物的情感基调,也是石小梅表演风格的基调。这一“冷”,对岳美缇是“很柔和的轻‘罕’(指罕腔——笔者注),并不高挑,‘冷’字可送出暖人的气息,让人回味无穷”(《巾生今世》第263、264页)。

“大武生”侯少奎在昆曲舞台塑造了关羽、林冲、李元霸、赵匡胤、钟馗、武松等一系列人物,但大师版《冥判》之胡判官不是他的本行。他的可爱之处在于,当杨凤一院长找他商量时,没想到他一口答应,所以,大师版《冥判》还具有创新意味。接到任务后,他很兴奋,天天背唱,连身边两个外孙女都学会了唱词。他还有很好的绘画功力,胡判官的脸谱也是他根据父亲所传亲自勾绘。台下,魁梧高大的侯少奎依然气宇轩昂,刚逢喜事、头发留短后平添几分憨厚,也显得更为年轻。蔡正仁打趣说他是焕发青春的花判。他一直强调,昆曲界要团结起来,对他而言是在用心学,重在参与。

大师版《牡丹亭》,刘祯摄

一门舞台艺术到了配角甚至龙套都能够为观众所认可、成为大师,也说明这门艺术表演的成熟。昆曲界有很多这样的行当和演员,大师版中的刘异龙、张寄蝶、陆永昌、王小瑞、王维艰、徐华、郭鉴英等,尽管剧中出场时间不多,人物多属配角甚至是龙套,但他们所刻划的人物、他们精湛的表演深受观众欢迎,他们的名字也是昆曲戏迷所津津乐道的,某种程度上也更让人钦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