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情与想象——关于郑怀兴的历史剧创作

激情与想象——关于郑怀兴的历史剧创作

郑怀兴是新时期以来成就斐然的剧作家,他的历史剧创作尤其成功,像《新亭泪》《晋宫寒月》《要离与庆忌》《傅山进京》《青藤狂士》等都是得到广大艺术界同行与戏曲观众一致好评的优秀剧目。这些历史剧包括他其他的历史剧创作给予我们的阐释空间非常广阔,是研究郑怀兴剧本创作的一个重要的视阈。这里,仅就他的历史剧创作谈一点个人性的看法。

郑怀兴的历史剧多数都是根据历史上的一段公案、一个历史事件或某个历史人物的人生历程而写成。对这些历史公案、历史事件、历史人物,作为创作者的郑怀兴体悟甚深,真正沉入到辽阔的历史时空中,与历史人物同歌哭、同欢喜、同颠沛、同聚合,体悟着他们的命运,也思考着历史的经验教训。在对人物的体悟与对历史的思考中,郑怀兴的写作激情被激发着、倾泻着,笔尖流淌出历史的兴亡与沧桑。他的历史剧感情饱满,在还原历史的同时又充满着奇崛的想象,凝重而不瘀滞,瑰丽而不乏朴素,总能激起阅读或观赏者的无限的想象与情感波澜。穿行于历史时空中的郑怀兴时而像一个高蹈的诗人,时而像一个犀利的解剖者,时而又像一个洞察秋毫的观察者,将一段段历史化作笔底春秋,呈现在我们面前。

《新亭泪》《晋宫寒月》《要离与庆忌》《乾佑山天书》等根据历史事件或公案写成的历史剧,是郑怀兴历史剧创作的一个重要部分,是他激情想象的体现。这些历史事件本身充满着血腥与残酷,然而在郑怀兴笔下,血腥与残酷都化成了波澜壮阔的想象,人物的情感在艺术美的空间里展开,呈现在我们面前的不是血腥也不是残酷,而是对人物命运的体悟、对历史本身的反思。

莆仙戏《新亭泪》,薛国平摄

《新亭泪》写“王敦之乱”中周伯仁的命运。在这个事件中,周伯仁无疑是最清醒的一个,是他的清醒与自我牺牲化解了这场矛盾,然而元帝与王导的自私也导致了他最后的被杀。剧中周伯仁的性格塑造无疑是成功的,他没有被塑造成一个中规中矩的汉儒,而是有着魏晋风度的一位性格高蹈的风流人物。他像刘伶一样饮酒,他如伯牙一般抚琴,他醉当醉、醒当醒,哭国事、哭历史,他要“尽人事以待天命,知不可为而为之”。然而他潇洒的性情却造成了他和王导之间的误会,他虽然在整个事件中为王家说话,王家却并不知情,加上元帝的自私与懦弱,最终导致他成了这个事件的替罪羊。这出戏是充满魏晋风流的,也具有郑怀兴的个人风格:洒脱、深邃、激情洋溢、富有诗情。

郑怀兴通过这出戏让我们看到历史的偶然性因素,以及个人在历史中的作用,也许历史会因为一个人的行为而改变,但个人却改变不了自己被历史所左右的命运。周伯仁在整个事件中的作用以及他的被杀正体现了这一点。这是郑怀兴通过历史的想象所告诉我们的。

莆仙戏《晋宫寒月》,薛国平摄

而《晋宫寒月》对申生、骊姬、郤兰的爱情关系的设计颇有特点,又是一段《雷雨》中周萍、繁漪与四凤式的感情关系,不过人物却回到了春秋时期。骊姬作为申生父亲的宠姬,本是申生名义上的母亲,骊姬原来的意思也不过是要废掉申生的太子位立自己的儿子为太子,然而在与申生的博弈过程中不知不觉地爱上了申生。与郤兰对申生单纯青春的爱不同,骊姬的爱则复杂刻毒得多,遭遇骊姬也是申生这位仁义的太子躲不过的孽缘。此剧最后以悲剧收场,确实是骊姬那不可遏制的欲望造成的。当然,剧作者也没有将骊姬塑造成一个恶魔,而是通过描述她的出身以及她在宫中的抑郁生活,将她对申生的爱写成一种可以理解与同情的欲望,立体地塑造了骊姬这个复杂的女性。这里,骊姬与申生的关系不同于周萍与繁漪的一般家庭关系,还有宫廷的权力之争,因而戏剧性更强,更加让人紧张也更加血腥与暴力。在这种复杂的情势面前,人物本身的性格呈现反而被对历史事件本身的阐述遮蔽了一些,这让我们在这出戏中不仅看到了复杂的爱情关系,更看到了剧作家本人对这一历史事件的理解,因而这更是一出历史剧而不是一出家庭伦理剧。

作为历史剧,《晋宫寒月》不仅是叙事的,更是诗意激情的,也是充满人性剖析的具有现代性品格的创作。历史人物在历史事件中无法左右自己的命运的渺弱,让我们看到了剧作者的悲剧意识,看到了历史的不可预知性。

在《乾佑山天书》中,剧作家又让我们看到了历史的荒唐与悖立。寇准为重新出山而迎合皇上上书说乾佑山出现天书,正是给自己预设了一个无形的屏障,使得他上任后被自己的悖论而牵绊,无法再如年轻时那样杀伐决断,也无法推行自己的主张,最后被丁谓挤走,远贬雷州。这里提出了一个问题,就是执政的形而上思想绝非实用主义的权宜之计,必须有自己的理念,不可为了实际的权力而交换,否则必将自己陷入矛盾的悖论中。这些以历史事件为背景而写作的历史剧体现了郑怀兴深刻的历史思索,以及对历史认识的探索精神。

《红豆祭》《王昭君》《上官婉儿》《潇湘春梦》《傅山进京》《青藤狂士》等以历史人物为表现对象的剧作是郑怀兴历史剧创作的另一重要方面。在这些历史剧中,他为观众塑造了一个个鲜活的历史人物:或悲慨或张狂,或大义或才情,都是历史上有传奇色彩的优秀儿女。剧作者通过这些历史人物,让阅读者或观众看到了历史上的一段段传奇、一个个令人唏嘘的人生遭际,留下无尽的思索空间。

《红豆祭》写明末清初大学者钱谦益与夫人柳如是资助收留抗清义士的故事,写出了柳如是的果决与勇敢、钱谦益的懦弱与为爱情的痛苦,将钱谦益对抗清义士的资助与保护的主导因素归于柳如是的作用,这一创作主旨可能是受刘斯奋《白门柳》的影响。但剧作者在《红豆祭》中只截取了明亡后钱谦益由进京仕清辞职返回家乡开始,到由于收留抗清义士而押解南京结束,更符合戏曲的舞台表现空间,更富有戏剧性。此戏将柳如是巾帼不让须眉、慷慨而又灵慧的女豪士形象尽现舞台,钱谦益的优柔与保守以及对妻子强烈的爱也表现得非常到位。此戏将清初文人的艰难选择、灵魂痛苦展现于舞台,一段民族的痛史在剧作者的阐述中被以爱情的方式表现出来。这里不只是写钱谦益与柳如是这两个优秀人物,更是写我们民族在融合中的伤口与痛苦。而钱谦益与柳如是在如今实用主义大流行的当下看起来有点傻的选择,实在是当下民族国家还未消亡时期必须倡导的一种“义”的担当。

《王昭君》中恢复了王昭君与元帝的爱情图式以及对毛延寿的贬抑,是对历史传说的恢复,一扫“文革”的政治图式,可以说是私人著史式的剧作。此剧对老宫女意象的几次表现,正是剧作者对古代宫廷妇女人生命运的思索的艺术呈现,而王昭君对自己命运的主动选择则具有现代风格的女权意识。剧作中的王昭君是不是就是历史上的王昭君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剧作者给了我们一个潇洒的王昭君,一个敢于担当自己命运的王昭君,不仅写出了王昭君的形象美,更写出了王昭君的性格美。

《上官婉儿》则将一位宫廷才女的命运表现于舞台。在武则天恩威并施的高压下,婉儿如一朵任风摧折的鲜花随时都有折枝的可能,郑怀兴以他体贴的笔触将观众带入唐朝,带入婉儿的世界,让观众随着人物命运的时时转折而悲喜,时而惊恐时而平静,武则天的威权与婉儿的才华与灵慧都表现得非常准确,在权势面前、在名利面前,婉儿的选择无疑也显露出这位才女的灵魂,这出戏无疑是有深度的。

晋剧《傅山进京》,魏冰、吕丽云摄

郑怀兴历史剧写人物的剧作最好的莫过于《傅山进京》与《青藤狂士》。《傅山进京》对傅山与玄烨博弈关系的表现非常有张力,造成了此戏的看点与戏剧的紧张与放达。傅山的倔强源自于他内心的原则,而玄烨的求贤若渴则表现了一代明君的治世理想,二人无疑在时空上错位了,一个还在仕明心态下,一个已进入异族统治的新君胸怀中。最后颇带点喜剧色彩的结局,也将两个人物之间的博弈推向高潮。历史在此成为一个结点,带给观众与阅读者的是阔大的想象空间。这也是郑怀兴剧作的特点,除了激情的演绎还给予观众辽阔的想象空间。

京剧《青藤狂士》,湖北京剧院供图

《青藤狂士》写明代才子徐渭的半生经历。徐渭才华横溢,是个性情中人,并不适合官场与权势,却不幸被裹挟于权力斗争中,不得不狂颠。他的狂颠造成了他人生的不幸,失手杀妻入狱,母丧子散,虽被朋友救出,却改变不了他孤苦的人生。郑怀兴构思巧妙,以二竖子代表徐渭的幻觉并对剧情有引介之力,表现出徐渭与普通人思维、行为方式的不同。剧中的徐渭虽狂颠,行为却有理性与可解释的地方,是美学化了的狂人。他的才华横溢在剧中也表现得非常成功。他不幸的人生令人扼腕,而剧作者也没有满足于对人物命运的悲叹,而是将人物置放于晚明政坛的角逐与家庭的温情中,这样对人物性格的塑造与悲剧命运的揭示就更加深刻了,徐渭的狂颠就不仅是他个人的悲剧,更是晚明政坛的失败缩影。

《傅山进京》《青藤狂士》表现出剧作者对古代知识分子政治理想与人生命运的充分理解,写作起点比较高,可以说是剧作者的代表作。比较剧作者这些以历史人物为写作背景的作品,作者对王昭君、上官婉儿、武则天的刻画虽体贴,但还没有写出人物内心的精微处,而对傅山、徐渭、玄烨、王闿运等人的刻画就比较到位,也比较成功。

总的来看,郑怀兴的历史剧创作是有深刻思考的,能够将观众带入一种辽阔的时空中感悟人生与历史。但他的历史剧并不是理性的说教、空洞乏味,而是建立在对戏曲艺术的充分理解上,以丰满的舞台形象来阐释自己对历史的理解,充满戏味与艺术的想象,是成功的艺术表现。

(原载《福建艺术》2011年第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