滚滚婺江说兴亡——评新编历史剧《梦断婺江》
太平天国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场大规模的农民起义运动,其功过是非、兴衰成败所寓示的内容太丰富了,是历史题材创作的富矿。新编历史剧《梦断婺江》即从这个富矿中找到了宝藏,开掘了一段太平天国兴衰鉴示录。
此剧一开始,浙江金华城内正大修侍王府,亲兵们抱着“皇帝老子有的,我们大家都该有”的信念,憧憬着太平天国的美好未来。此剧给我们展示的最初戏剧图景是,太平天国正深得老百姓的爱戴,因为太平天国打洋人、反清廷,百姓们宁可自己饿着肚子也要保证太平天国的军粮,而侍王李世贤也赢得了柳彦卿这样的知识分子的信赖。然而,这幅太平天国全盛图中也隐藏着隐忧:太平天国对赵华这样的知识分子的态度就很成问题,孔孟之书成了妖书,读书人赵华也成了敌对分子,若不是柳彦卿倾力相救,赵华的性命恐怕是难以保住的。太平天国对孔孟的态度恐怕很难赢得一般知识分子的信赖,这涉及太平天国的统治基础,如若思想上不能兼容,不能赢得一般知识分子的信赖,团结大部分人,天下的得失就很难说。此剧最初所展示的隐忧还有,志得意满的太平天国上层人物大有脱离支持自己的百姓的倾向,殊不知当时的老百姓是饿着肚子支持起义军的,而太平天国却在江山尚未打下的时候,就大兴土木修建王府,一期工程不够还有二期,而且还要更加豪华,并且连根崽娘这样的基层群众想见一下侍王也很难,一个靠农民支持而兴起的新兴政权出现这样的情形确实是让人担心的。果然,随后的情节发展,问题暴露了。在天京遭清兵围困之际,太平天国的上层仍然大兴土木修建王府,并为此广征钱粮、大肆增加赋税,终于激起民变,而太平军也准备对百姓大开杀戒,此时,柳彦卿一句“太平军造反为百姓,为什么百姓又反太平军?!”将侍王李世贤警醒,终于宽饶了民众。而当初被太平军拘禁过的读书人赵华也绘制了金华的城防图准备献给清兵,最后被柳彦卿阻止。太平天国终于众叛亲离,在一场增援天京的血战后,太平军横尸遍野,柳彦卿也纵身跳入了滚滚婺江。一出说兴亡、道成败的历史剧就此落下了帷幕。此剧在叙说太平天国的兴衰成败时,没有简单地将其兴亡归于外在因素,比如与清兵战事的失利等,而是将探究的着重点指向了内部原因的寻找,比如对其赋税政策的鞭笞,通过柳彦卿道出“兴,百姓苦,/亡,百姓苦”这个在封建时代几千年不变的道理。还有,对其知识分子政策的暴露,仍然是柳彦卿道出:“焚书捕儒太荒谬,/天下书生变罪囚。/千古文章成污垢,/百世经典毁荒丘。/涤荡文明世少有,/怨声载道鬼神愁。/似这等倒行逆施焉长久,/岂不是自掘坟墓自刎头?!”正是这些存在于太平天国自身的问题导致了其整体的失败,此剧的探索是有深度,也有意义的。
婺剧《梦断婺江》,刘祯摄
当然,此剧也未脱一般历史剧的英雄美人套路,将柳彦卿设计为女儿身,就添加了男女感情纠葛,大大增强了该剧的可看性。此剧的男女感情纠葛写得并不庸俗,而是和太平天国的兴衰成败联系在一起,很恰当含蓄,并不破坏此剧说兴亡道成败的历史主题。剧中的柳彦卿不是一般的女子,她是一个精通中外文,深谙历史兴衰又善音律的女知识分子,可谓才貌双绝。她的投奔太平天国并不是盲目的冲动,而是看到了太平天国反抗腐败的清王朝、打洋人、反对外来侵略的历史进步意义,又深为侍王李世贤的人格魅力所折服,才一次又一次地留在了太平军中。她与表哥赵华自幼在一起,感情深厚,因此,当表哥被太平军拘押以后,她才冒死深入太平军中相救,由此引发了她和太平军的纠葛。因为救表哥,她第一次认识了侍王李世贤,并对其产生了敬意;随后的战场相救,李世贤救了柳彦卿,知道了她的女儿身,柳彦卿也为侍王包扎了伤口,向侍王倾诉了自己的身世,本来可以和表哥一起离开的柳彦卿,最终为侍王裹伤上阵浴血杀敌的行为所打动留在了太平军中,展现了一幅美人识英雄的浪漫图景。接下来的情节进展,柳彦卿成了李世贤的红颜知己,军中谏师。柳彦卿力劝李世贤停止大兴土木、减轻赋税,李世贤也采纳了。但此时,柳彦卿仍然心系表兄,想要离开,但李世贤真诚地将她留下了,而柳彦卿留下则是为了辅佐侍王、为了自己的主张为太平军所用。于此可以看出,柳彦卿是一个颇有男儿气、想有所作为的女子。她对李世贤的感情很复杂,既有敬佩折服,也有感激(其战场相救)于女子对男子的关爱,还有事业上的知己的相知。柳彦卿在太平军中也确实发挥了一点作用,及时阻止了太平军对民变群众的杀戮,为太平军照顾了被杀逃兵的母亲根崽娘,然而她还是无力改变太平军大势已去的颓势,也无力改变李世贤知其不可为而为之的命运。然而她毕竟是一个真女子,当李世贤增援天京很有可能兵败之时,表哥赵华来救柳彦卿了,他希望带着城防图和表妹一起投奔清兵,柳彦卿拒绝了。她拒绝的是对自己追求的事业的背叛和对侍王李世贤的背叛。她认为“太平天国是有诸多弊端,但与清朝决不可同日而语,侍王李世贤更不是男盗女娼之辈”,她甚至还有一种明朝遗民的心态,以嘉定屠城、扬州血洗的例子力劝表哥切莫为虎作伥,她认定的事业就一定要追求到底,绝不管它是否已风雨飘摇。最后,她也确实以自己的生命殉了太平天国的事业,从这一点上说,她的确是侍王李世贤的红颜知己,虽未必是恋人关系,却有英雄美人惺惺相惜的相互体恤。她与表哥赵华的决绝,完全是因为对太平天国的不同态度造成。在赵华看来,柳彦卿留在太平军中,是身陷牢狱、误入歧途,这班长毛焚诗书,灭天理,砸庙宇,乱纲常,洪秀全、李世贤等都是男盗女娼之辈,柳彦卿是一朵鲜花陷污泥。但他劝不动柳彦卿,绝望后,只能喝药酒自杀以对得起自己的内心。此剧在这个三角关系的处理上没有将人物庸俗化,而是随着太平天国的兴衰来设计人物关系,突出了柳彦卿的胆识与李世贤的英雄气概,在说兴亡的同时,也展示了在当时大的历史背景下的人的命运。不独是柳彦卿、李世贤、赵华的命运,还有根崽、根崽娘、火生叔等基层人物的命运也是与太平天国的兴衰紧紧联在一起的,剧终老迈的根崽娘手持千疮百孔的大红灯笼叫唤“太平天国,太平天国………”的确是意味深长。一段历史就这样结束了,而一切曾活跃在这个舞台上的人物也随着滚滚婺江逝去了。
作为一出历史剧,《梦断婺江》展示了一段令人深思的历史,揭示了太平天国的内部矛盾,其历史真实性是可信的,为今人的评说留下了空间。
(原载《历史的沉思——婺剧〈梦断婺江〉创作评论集》,中国戏剧出版社,2007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