乱离时代戏曲艺人的人生悲歌——评歌仔戏《邵江海》

乱离时代戏曲艺人的人生悲歌——评歌仔戏《邵江海》

戏曲艺术是中国传统艺术中的奇葩。这门艺术的传承者与表现者,在现代观众眼中都是令人尊敬的艺术家,然而这样的观念的形成,则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的事情。在此之前,大部分的戏曲艺人都被视为戏子,是下九流的,他们的命运大多坎坷艰难,令人唏嘘,而生在乱世的戏曲艺人命运就更多一层颠沛流离,而无所依傍了。歌仔戏《邵江海》就截取了歌仔戏艺人邵江海在抗日战争年代的一段经历,表现了戏曲艺人在乱离时代的生存境况,演绎了他们的人生悲欢与生死离情。

此剧开始展现的背景是1938年日本占领厦门后,歌仔戏艺人流落到厦门周边的闽南乡村时的情景。在苍劲的歌声中大幕拉开,邵江海与春花这对师兄妹出现在舞台上,两人唱出大广弦“虽然低贱,但它却无比的坚韧,它是咱心中的一把琴弦!”远远地传来迎亲的鼓乐声,招赘邵江海的迎亲队伍来了,邵江海与亚枝结了亲。亚枝不希望邵江海再唱戏了,而邵江海却表示“我什么都可以不要,但我不能没有歌仔戏!”由此,邵江海与歌仔戏的坎坷遭遇便展开了。首先是来自亚枝的绵软的劝解,其次是来自地方豪绅七爷的强行阻止。亚枝的温柔没能隔断邵江海与歌仔戏,而七爷的霸蛮则深深地伤害了邵江海,在邵江海忍受了他的胯下之辱后,他还是踩断了邵江海视为生命的大广弦。遭到重创的邵江海被亚枝带回了家,两人耕田过日子,然而邵江海还是忘不了歌仔戏,一股创作新调的冲动汹涌在他的心中,当春花带着修好的大广弦来到他的家中时,他再也控制不了自己,“好似鬼魂来附身,好似前世欠弦琴”,他“逃不出命定唱古今”。然而真正的终结者还是来了,日本兵过江了,日本兵说歌仔戏鼓动造反,日本兵逼七爷收弦上缴,邵江海与春花决定为百姓唱最后一场戏。大广弦被收缴了,春花决定只身抢回大广弦,悲剧发生了,爱着春花前去保护春花的少爷被日本兵枪杀了,春花则被日本兵糟蹋了,春花抱回大广弦,含泪自尽,临终前对邵江海唱出“有情花蕊将心盖,含羞不敢露心怀”,邵江海仰天长啸。

这出戏表现的实际上是戏曲艺人与戏曲艺术生命相连的关系,这是一个关于事业与人的生命的故事。春花与大广弦所象征的便是邵江海的艺术生命,而亚枝代表的则是他的俗世生活。大广弦的被踩断,喻示的是歌仔戏艺术在乱离时代所遭受的地方统治势力的阻挠,而春花的香消玉殒则喻示了外国强权对歌仔戏艺术的摧残。邵江海在乱离时代的屡遭摧折,说明那个时代戏曲艺人的低贱身份与无法自己掌握自己的命运。然而即便如此,作为一个优秀的艺人,他们仍然不放弃自己视为生命的艺术,创作的冲动依然充涌在他们的内心,“戏比天大”是他们的原则。为了戏,他们可以放弃自己的世俗生活;为了他们视为艺术生命象征的大广弦,春花付出了生命的代价。在邵江海和春花身上体现的是艺术生命要高于俗世生命的观念,一句“戏比天大”说明了一切。在那样一个乱离年代,普通人包括艺人连生命都朝夕不保,又是什么支撑邵江海维持着自己的艺术生命呢?是老百姓对歌仔戏艺术的喜爱,是百姓的支持使得邵江海在一次次被迫离开歌仔戏艺术之后又重回舞台。戏中通过群众演员之口道出:“观众为什么爱看歌仔戏,跟咱哭哭啼啼,手帕都放不下。”因为“咱歌仔戏就是专门唱出百姓的哀怨声”。这也说明了戏曲艺术与百姓、与民间的血肉关系。反思现在的戏曲危机,我们的戏曲在与民间、与老百姓的关系上是否应当有所努力呢?

这出戏表现的还有邵江海的坚忍意志,低贱的身份、流离的生活无法磨蚀他对歌仔戏艺术的热爱。为了他视为生命的大广弦,他可以忍受七爷的胯下之辱,面对日寇的进逼,他仍然坚持要为百姓唱最后一场戏,回家干着农活,他仍然忘不了创作新调,歌仔戏即是他的生命,他离不开歌仔戏。这是乱离年代歌仔戏艺人对歌仔戏的绵绵之爱,正是这种爱在颠沛流离的年代延续了歌仔戏在民间的演出。

歌仔戏《邵江海》,黄永碤摄

歌仔戏《邵江海》,田民摄

春花是邵江海艺术生命中的重要人物,他们是演戏的搭档,也是互相切磋的伙伴。她总是在邵江海的艺术生命处于困境时帮助他,又是他的红颜知己。春花的仰慕者七爷的儿子少爷想带她出走去演新戏,但她没走,其中的原因不外有两个,一个是她热爱着歌仔戏;一个是她临终也没有明确表白只是暗示了一下的:她暗恋着邵江海。为了歌仔戏、为了邵江海她付出了生命的代价,她将自己献祭给了歌仔戏艺术。她是歌仔戏艺术的人间化身,是纯美的艺术女神。她的被摧折喻示了歌仔戏艺术在乱离年代摆脱不了被打击和侮辱的命运。艺术的发展是多么需要一个稳定而又衣食无忧的环境啊,邵江海在那个年代的遭遇,说明了艺人生存的艰难,而在那样的生存环境中,邵江海和春花对歌仔戏艺术的坚持,也说明了歌仔戏艺术的魅力。这是一种有着强大生命力的艺术形式,经战乱而不绝,受摧折而不灭,它的存在表明了真正的艺术是不会被任何外力而摧毁的,除非这种艺术真正走到了自我发展的尽头。邵江海能在那个年代自创新调,一方面是艺人邵江海个人才华的表现,另一方面也是歌仔戏艺术发展的周期规律所致。这出戏一方面表现了艺人在乱离年代的人生悲剧,一方面也表现了歌仔戏艺术的强大生命力。

亚枝这个人物的塑造也是非常有特点的。作为乱离年代的一个普通妇女,她的要求并不高,她只是想家中有个男人好好过日子。为了这个愿望,她一再劝说邵江海放弃唱戏,而邵江海的不思悔改,也给她带来了很大的屈辱,七爷不准她在祭祀时进家族祠堂,在当时的农村中这是对一个妇女的最大伤害。为了自己的幸福,她一再劝说着邵江海,而要将沉浸在艺术创作中的丈夫拉回到现实的俗世生活中,实在是太难了,亚枝没有别的办法,只有以她的温柔与忍耐默默地等待着,她的等待说明着这是一个有韧性的女子。这个人物每一次的舞台出场,都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原因无非在于主创人员对于她柔中带刚的性格的设计。她的存在,是邵江海艺术生活的一个补充,为展示邵江海的生存背景作了俗世的说明。但亚枝这个人物的塑造也有不明晰的地方,在那样的年代,她既能不顾世俗的偏见招赘戏子入门,就说明她本身对歌仔戏还是有一定的热爱的,起码是不反感,而戏中只是表现了她对邵江海唱戏的不理解,却没有她对丈夫事业的理解,似乎于逻辑上有些不通,这是此戏的一个矛盾点。

这出戏在演员的歌唱与舞蹈表演上是有特点的,融入了现代舞台表演的元素,舞蹈身段已不单纯是传统戏曲的做打,而有很多现代舞蹈的因子。七爷踩断大广弦时和春花又送来大广弦时,邵江海大段的歌与舞都充分展示了人物激烈的内心冲突,是非常成功的舞台展示。

(原载《歌仔戏的创新历程:〈邵江海〉创作评论集》,中国戏剧出版社,2007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