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题材:红色情怀与现实新变

二、现代题材:红色情怀与现实新变

楚剧《大别山人》

在近几年湖北的舞台艺术创作中,现代题材创作也取得了累累硕果,湖北花鼓戏《十二月等郎》、楚剧《大别山人》、话剧《临时病房》等都是此时涌现的优秀作品。这些作品有的属红色历史题材,表现革命战争年代红军战士的亲情与爱情故事;有的属现实题材,表现现代乡村的留守女人创业的故事,或者捕捉当下社会老百姓的百态生活,都真实可感,动人心魂,反映了色彩斑斓的现代生活和特出年代人们身上所表现出的人性美。

楚剧《大别山人》(宋西庭、徐绪敏编剧)表现了革命战争年代大别山根据地的一个红军家庭的感人故事。桂英在王福随红军队伍出发前与他成婚,红军走后,她一直为王福照料年迈的母亲,躲过了敌人的搜捕,抗战期间王福回来却已和腊妹成婚,并生了小红,为了支持王福腊妹上前线抗日,桂英又为王福带大了小红,并与一直和她同甘共苦的憨哥产生了爱情。解放了,王福伤残了,腊妹也牺牲了,王福回来本准备与桂英成婚,却成全了桂英和憨哥,又重上战场。这个动人的故事,表现了大别山人的人性美,在舞台上呈现了一个革命家庭的感人亲情与爱情,这个故事是红色历史题材,而人物感情却融合了中国传统的因素,既有特定年代的时代情感,也有传统的女性美德、男性的仗义与仁爱,而且两者结合的相当融洽,既扭转了人们在革命样板戏中对革命家庭无父无母无血缘亲情的看法,让人们看到革命家也是普通人也是有血有肉的人也有亲情与爱情的真实情景,他们身上也有普通人的美好与善良,也让人们看到他们与普通人不同的是,他们为革命付出与牺牲的的确很多。这出戏为湖北舞台又贡献了一抹灿烂的阳光。取材于红色题材的还有黄梅戏《英子》。

湖北花鼓戏《十二月等郎》(盛和煜编剧)表现了现代乡村留守女人创业的艰难。改革开放以来,为了改变家乡面貌,大批的农民工涌入城市打工,为自己和家庭获得一些必要的资金,他们背井离乡,抛家别业,经历了人生的种种艰难,而他们那些留守在家乡的女人们所经受的艰难并不比她们出门在外的丈夫们少,《十二月等郎》即表现了这些留守在乡村的女人的艰辛。在戏曲舞台上再现现代乡村故事中的留守女人还是颇新鲜的,《十二月等郎》在舞台上塑造了苗子、翠翠等鲜活的留守女人,表现了她们的苦与乐,她们的奋斗与希望,她们的爱情与等待,全剧情感笼罩着一种淡淡的忧伤,人物关系设计得有意味、有戏剧推动力,在表现留守女人感情世界上颇有张力,戏剧地再现了现代人的复杂感情,又不失理想道德水准,为如何表现现代乡村女性探讨了一条新路。

湖北花鼓戏《十二月等郎》

话剧《临时病房》(沈虹光编剧)表现了当今社会百姓生活的百态图。该剧通过一家医院的临时病房,将老板的农村母亲刘大香、城市老头李天佑、时髦护士王艳艳等人推到了观众面前。刘大香得了绝症,儿子又在以命换生意,李天佑虽然得了病却整天忙活着同学聚会的事,王艳艳则和丈夫闹着情感矛盾,舞台虽小,所呈现的社会生活情态却是各种各样的。改革开放以来,我们的社会生活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由原来的封闭状态转向了多姿多彩,各种各样的事物与生活样态进入了我们的社会生活,社会生活呈现出斑驳陆离的样态,《临时病房》即将这斑驳陆离的生活样态呈现了出来,表现了百姓生活的艰辛与不易,人生境遇的多变,演示了这样一个道理:虽然人生面临着生老病死以及复杂多变的现实,但人生仍然是美好的,人与人之间的关怀仍然是温暖人心的。此剧在对当今社会生活以及人们的心理状态的表现上非常富有表现力。

总的来说,湖北舞台上的现代题材创作由红色题材和现实题材两个板块组成,而现实题材关注与投射更多的还是芸芸百姓,最基层和普通的老百姓。这就使我们的舞台艺术找到了它生存和立足的基点。现代题材多姿多彩,贴近生活,贴近群众,找到了“人气”,呈现出繁荣景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