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花儿的悠游到壮怀激烈的牺牲——评现代大型秦剧《大河情》

从花儿的悠游到壮怀激烈的牺牲——评现代大型秦剧《大河情》

大型现代秦剧《大河情》为我们展示了上世纪40年代西北高原上的一出壮怀激烈的民族悲歌,令人感慨唏嘘,让人在重新感受那个年代西北少数民族抗日保家的激情外,也感受到个人命运在时代的大风云面前的孱弱与无力。此剧一开始,杨府少爷杨士龙一心沉浸在花儿的优游中,与朵妹雪儿在爱情的甜蜜中出场。但花儿虽美,却不能给杨士龙带来幸福,他和雪儿的爱情一方面面临着自己父亲杨老爷的反对,因为他与雪儿“门不当户不对”;另一方面,他们的爱情也在日军隆隆的炮火声中遭逢着考验:怀着一腔热血的雪儿抛开杨士龙的羁绊,只身走向了抗日的战场。落寞的杨士龙更加沉浸在花儿的悠扬中。然儿,他的父亲杨老爷却对他充满了期待,期待他接过自己的班担负起保卫杨府和地方平安的重任。既然不能让杨士龙猛醒,杨老爷便希望通过通婚的方式来使儿子成熟,同时也壮大自己的势力。他的管家白法理在采购军火时认识了一个有能量的马老板,马老板为他们结了一门有势力的亲事,新婚之夜,杨士龙才得知新娘原来是伪满洲国皇帝的表妹。深感上当又思念着雪儿的杨士龙冷落着新娘,备感屈辱与冷落的新娘自杀了。深受刺激的杨士龙疯了。而联姻果然是日本人的圈套,婚事被登上了报纸,国民政府误会了杨老爷,逼他率兵抗日,日本人又逼他成立傀儡的“回回国”,年老体衰的杨老爷欲将自家武装交给白法理自己带着疯儿子出国,然而,白法理却要投向日本人,被日本人勒逼的杨老爷以身殉国了,从疯境中恢复神智的杨士龙带着自家武装走向了抗日救国的西北战场,与雪儿在战场上重逢,最后双双战死,爱情与牺牲、与民族抗争纠结在一起,悲剧的结局令人扼腕不已。

这出悲剧给了我们以下几点启示。

一是个人的命运际遇与时代的关系。此戏给我们的强烈感受就是,个人的命运与时代的变幻是紧紧相连的,个人是不可能摆脱时代所预设的生存前提的。像杨士龙这样的富家子弟,如果生于和平年代,可能会一辈子与艺术结缘,生活得优游自在,然而,遭逢乱世的他是不可能沉浸在花儿的世界中的,即使他本人不情愿,也不可能改变时代所加于他的命运。他爱好花儿,沉浸在优雅的人生境界中,虽然父亲再三要他接班、要求他懂得一点治家领兵之道,但他就是不愿进入这一世俗的世界中,只愿意在花儿的世界中优游。戏的开场,杨士龙不仅享受着花儿的优雅,还拥有朵妹雪儿的爱情,两人正准备一起到大城市求学,生活向他展开的正是充满阳光与希望的一面。然而,人生的美好,被黄河岸边日本鬼子的炮火搅乱了。先是朵妹毅然抛开儿女情长走向抗日战场,接着是父亲希望他接过保卫家族与地方平安的重任而对他施加压力。杨士龙对这一切都没有精神准备,朵妹的离开,使他更加躲进花儿的世界中;而对于父亲的期望,他则像一切被宠坏的不愿担负责任的富家子弟一样,不予理睬,终日只论花儿。在杨士龙的身上,前半场的角色塑造,很有点贾宝玉的影子,不理俗事、不通世态人情、没有面对残酷现实的应对能力,只知在花儿的世界中徜徉。艺术虽美好,却不能抵挡现实的敌人的枪炮,日本人找上门来了。当杨士龙被迫娶了一个伪满洲国皇帝的表妹时,他才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当新婚的妻子忍受不了他的冷落而自杀时,无法承担这一严重后果的杨士龙疯了。他的疯魔,是被严峻的现实逼疯的,是复杂而险恶的现实搅乱了他的艺术世界而导致的不适应症。在父亲被逼死后,他终于清醒过来了,毅然决然地带着自家的兵丁走上了抗日战场,后半场的杨士龙是一个英勇的将领,最后血洒疆场。这是时代所赋予清醒过来的杨士龙的命运。那是一个为民族命运而厮杀的时代,是一个牺牲与背叛的时代,更是壮士壮怀激烈的时代,容不得优游自在的人生,任何人摆脱不了时代所预设的生存前提。杨士龙亦然,血洒疆场的结局是最符合人物的时代命运的。

二是个人与家族的利益最终还是和民族的根本利益联系在一起的。杨士龙的父亲杨老爷一世经营,才有了偌大家业和家族武装,成为地方要人,因此也成了各方觊觎角逐的对象:国民政府希望这支力量为己所用,日本人希望利用杨老爷成立所谓“回回国”,让所谓“回回国”成为像伪满洲国那样的傀儡政府。而杨老爷自己,还希望像以前那样守护家族力量、保卫地方平安。然而,谨慎老辣如杨老爷,最终还是上了日本人的当,娶回一个伪满洲国皇帝的表妹当儿媳,最后逼疯了儿子、招致了国民政府的不信任、引来了日本人的要挟,在几方势力的勒逼下,自知年老体弱已无力回天的杨老爷自杀了,这当然是民族骨气的表现,即宁死也不当汉奸——但无论如何也是一种消极的反抗,毕竟他手中还握有一支重要的武装力量,可以走上武装抗日的道路。杨老爷的悲剧,正是消极地守护家族力量的悲剧,他没有明白,在当时的时代背景下,保存家族力量的最好方式就是将家族利益置放于民族利益之下考虑,只有积极地保卫了民族的利益才有个人以及家族利益可言,否则个人与家族是摆脱不了悲剧的命运的。从疯魔中清醒过来的杨士龙终于带着家族武装走上了武装抗日的道路,融入了民族抵抗的洪流中,才为自己也为家族武装找到了出路,最后虽然血洒疆场,但这壮怀激烈的牺牲却是积极而又有价值的,是以生命为祭献对处于危机中的民族国家所交出的答卷,也即将个人与家族命运交付于时代与民族的大命运之下了。这也是他的父亲杨老爷所一直犹豫而未做出的壮举,也为那个时代的回族儿女作出了正确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