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亲情与常理说话——评大型现代戏《儿行千里》
自从人类进入阶级社会后,权力就是很多人追逐的目标。因为权力是和利益联系在一起的,拥有了权力也就意味着获得了利益,人类历史充满着战争与血腥,与人们对权力的追逐是分不开的。社会主义社会,掌握权力的官员其权力是人民赋予的,应当为人民所用,但是,长期的阶级社会的遗痕仍然在人们的行为中施加着影响,现阶段社会制度的不健全也在给一些官员制造着机会,很多的官员不是将权力视为人民所赋予,而是一如阶级社会中的官员,将权力视为私人的领地,牟利的手段,造成腐败的横行。如何反对腐败、教育官员就成了共产党执政所要面对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现实问题。因而反腐题材的艺术创作也就因应着现实需要成为一个重要的艺术表现领域。在戏曲创作中,因为艺术形式的关系,多从古代题材中挖掘,进行现实的讽喻,而直接以现代社会生活中腐败官员为表现范畴的并不多见,大型现代戏《儿行千里》就是一个成功的范例。
但该剧的视角不是制度层面的正面表现,而是撷取忠子娘这一平民化、民间化的视角加以铺排展开,演绎了一出儿行千里、走入歧途,为母仁义、正直无私、大爱无疆的感人故事。《儿行千里》的主角是一位白发苍苍的老母亲忠子娘,令这位老母亲骄傲与自豪的是,她有一位在北京做大官的儿子。剧的开场就是小山村的寒屋中老母亲在等待在京城做官的儿子一家回来过腊八、给自己过80大寿。女儿女婿、众乡亲都来了。通过人物的对白与唱词,观众了解到,这位老母亲一直住在寒屋中,拒绝李县长为她翻盖房子的要求为的是保持儿子的清名,老母亲为了留儿子一家住下,便带着女儿女婿用报纸糊墙。“人都说母子紧拴线一根,越走远越牵紧娘亲的魂”,“人人都说当官好,谁知更牵老娘心”,几句唱词道出了老母亲对儿子的担心与忧虑。儿子郑耀忠、儿媳马莉莉带着孙女五洲回来了,也带来了送礼的李县长和周西山。老母亲说要留儿子一家住下,李县长设计,拥走了郑耀忠一家。老母亲欲让女婿还李县长礼品,被女婿摔坏,一看礼品吓一跳,原来是一小口就值半瓶茅台钱的路易十三,里面还夹着一沓让老母亲眼晕的钱。老母亲睡下做了个噩梦,梦见儿子在悬崖上砍枯柏掉了下去,惊出一身汗,决定和女儿女婿一起上县城找儿子。宾馆中的郑耀忠一家正在与周西山做权钱交易,郑耀忠被周西山的贪婪触怒,赶走了周西山。老母亲赶来,逼问郑耀忠是否受贿,被马莉莉骗过,老母亲掏出自己卖辣椒、卖花椒、卖大蒜等的一沓沓零钱,交给郑耀忠,临走叮嘱儿子:“往后缺钱花,和娘说一声,俺就是四邻八舍借去,也不能让你为钱走了邪道。”可老母亲哪里知道,郑耀忠与马莉莉早已受贿八九百万,且大部分都已被挥霍,随着周西山等人的被检举,郑耀忠一家逃往海外的计划泡汤,郑耀忠很快被双规,马莉莉带着五洲回到小山村托付孩子,很快也被检察院带走,老母亲痛苦万分,又不得不打起精神来为郑耀忠两口子向乡亲们借钱,为他们还贿款求减刑。郑耀忠咬住死口没有全部交代问题,被探监的老母亲得知,又教育了儿子一通,最后郑耀忠交代了问题,两口子的刑期由死刑被减为无期,全剧终。
此戏虽然是一部具有警示意义的教育剧,但全无说教意味,关键就在于老母亲形象塑造得感人至深。从剧的一开始老母亲盼儿归,到深夜送钱,再到筹钱探监等场,一个为儿子担惊受怕、爱儿至深的老母亲形象成功地被塑造出来。特别是深夜送钱一出,老母亲捧出自己积攒的一沓沓零钱给儿子的大段唱词:“捧住钱,手别颤,多多少少儿莫嫌。这一叠,辣椒卖了一串串,这一叠,花椒卖了一篮篮。这一叠,大蒜卖了一辫辫,这一叠,豆角摘了一园园。这一叠,赶集上店卖鸡蛋,这一叠,卖的柿饼可口甜。这一叠,喂头肥猪赶出圈,这一叠,月夜采桑养春蚕。这一叠,你逢年过节孝敬娘丹心一片片,攒起来用红线缠了又缠拴了俺又拴。这一叠,沾满了你爹的血和汗,他牙缝里省,手头上攒,留给儿子这份心田。别忘了你爹爹情深意远,可怜娘良苦用心风烛残年。一叠叠一元元亲情无限,儿啊儿,莫为金钱乱用权。缺钱花了和娘要,咱千千万,万万千,千千万万,万万千千,千万别要人家的钱!”正是煽动观众泪腺的一段唱,其中凝缩了慈母多少的爱,多少的担心。这一段,除了表现亲情,还揭示了另一层深远的意义:老母亲作为郑耀忠的母亲,既是一个官员的母亲,也是一个普通老百姓。这段唱词揭示出作为普通老百姓的母亲赚钱的不易与辛苦,从而反衬出走向犯罪道路的郑耀忠与马莉莉的贪婪,也道明了出身于普通百姓之家的贪腐官员与一般老百姓之间的距离已经有多远。造成郑耀忠腐败的是他手中的权力,权力在异化着他的灵魂,而老母亲正是要唤回自己儿子的做人的本分与良知,老人所有的行为都是朝着这一方向努力的。在老母亲看来“不管他大官小官啥官宦,还是咱庄户孩子山蛋蛋乡情大于天”,老母亲的这一期盼与儿子一家的行为正构成了反讽,郑耀忠的行为既是对亲情的背叛,也是对老百姓的背叛。
但此戏并没有在象征与隐喻的路上走多远,还是一出以亲情与常理说话的戏。其情节是以现实中最符合常理的人情关系设计的,例如,老母亲做噩梦后听女婿的解梦,郑耀忠的受贿主要通过马莉莉,都是现实中合乎情理的细节,没有主题先行、概念说话的毛病,唱词也是口语化的,非常鲜活。剧中,当听说儿子被判死刑后,老母亲也备下了一瓶农药,表明了母子连心的亲情关系,也是一般的常理。尤其是剧尾的“咱要好好活的”唱词“咱要好好活,知足就常乐。金钱名利多少是多?太多了干什么?咱要好好活,命是咱娘的。万一出个差和错,咱娘怎么过?咱要好好活,命是孩子的。莫履薄冰咱桥上过,别让儿女泪成河!咱要好好活,咱要好好活”,都是基于常理的说道,给一出教育剧增添了几分人情味。这出戏的成功也正是因为它以亲情与常理说话,达到了震撼人心的目的。
该剧有鲜明的平民化、民间化的浓郁色彩,而无疑忠子娘的形象塑造是最打动人和成功的,这也是作者熟悉、老百姓熟悉的人物,而对郑耀忠的理解和表现则似以简洁之笔加以勾画,从情节结构和人物塑造来看有针线不密和简单化的痕迹,但从该剧舞台整体呈现,尤其是忠子娘这一形象所揭示的思想意义来看,在一个重视和追求物欲的社会里,以德做人、以德立身、以德化人具有根本性意义,在一个法制不断完善的社会里,它的意义是不容忽视的。该剧所揭示的题材,所塑造的忠子娘这一人物形象和它所运用的表现形式——莱芜梆子,它的粗犷豪放、热烈激情,它的嘶哑的原生态梆子女花脸歌声,使全剧浑然一体,具有很强的艺术张力和情感表现力、感染力,观众在受其感染的同时,也留下更多更深的思考和启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