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尼尔—雷诺兹报告》向国会施压
《尼尔—雷诺兹报告》也同样显著地反映了罗斯福在食品药品纯净运动中的应对策略。
辛克莱《屠场》一书出版后,舆论大哗,全国上下一片谴责之声。与罗斯福有着良好私人关系的印第安纳州国会参议员贝弗里奇(Albert J.Beveridge)读完此书后也送了一本给罗斯福——他此前其实已经收到辛克莱本人的赠书和来自全国民众就食品药品掺假问题的上百封控诉信。加之当年在古巴战场上曾亲身体验过士兵们随身携带的“防腐牛肉”,敏锐的罗斯福已经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感到该是着手解决的时候了,但罗斯福并未鲁莽行事,而是步步为营,非常有分寸。
罗斯福首先写信给辛克莱表达他对《屠场》出版后大获成功的祝贺,其次,集读者、学者和总统三重身份于一身的罗斯福,在信中对辛克莱的社会主义说教提出了批评,认为这些论调不仅对美国社会稳定无益,而且还会导致大规模饥饿、混乱,而不是自由与和平,他甚至试图向出版社施压,删除那些露骨的宣传文字,以尽量降低该书的煽动性。对于书中所描述的食品生产卫生状况,罗斯福在亲眼所见前更注重其实际情形到底如何,许诺一旦调查属实,他将运用自己手中掌握的权力根除之。
为了查明事实真相,罗斯福先是委派公司局局长加菲尔德(James Rudolph Garfield,前总统加菲尔德之子)前往芝加哥实地调查。令人失望的是,加菲尔德并未认真对待此事,敷衍收场,在调查报告中宣称辛克莱书中所写并非属实,加菲尔德这番极不负责的轻率言论引发了公众的强烈不满。为使信息更为准确,罗斯福还邀请辛克莱亲至白宫餐叙相谈,详细询问具体事宜,并希望他能和调查员组团前往芝加哥进行更为仔细的调查。之后,罗斯福任命了联邦劳工委员查尔斯·尼尔(Charles P.Neill)和受人尊敬的纽约社会工作者詹姆斯·雷诺兹(James Bronson Reynolds)前往芝加哥联合屠场内就《屠场》一书中所反映的问题进行私访。经过一番暗访,两人返回华盛顿后将实地调查所得写成一份报告呈交给罗斯福,他们的调查结果与加菲尔德完全相反,证实辛克莱所写并未有意夸大,而是基本符合实情。当读完报告后,罗斯福此时的内心颇为复杂,他深知在这一问题上如何表态将事关自己的政治前途和民意走向,而一旦将这份报告公之于众,它所产生的连锁效应势必波及出口产品的声誉,这对美国经济来说是非常不利的。
针对这一局面,贝弗里奇在罗斯福授意下专就肉类检疫问题对农业拨款法案提出了一项修正案,该修正案要求所有州际贸易和用于出口的肉制品必须接受检查,对生产环节也制定了更为严格的标准;要求生产者在即将上市的每一肉类罐头上标注其生产日期,贝弗里奇修正案事实上成为后来《联邦肉类检查法》的雏形。罗斯福则以公布《尼尔—雷诺兹报告》为“要挟”,迫使肉类生产者屈服,进而也使国会中支持肉类生产者的议员转向支持贝弗里奇修正案。
罗斯福的进退有据、左右打拉成为《联邦食品与药品法》和《联邦肉类检查法》在国会中能够顺利通过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