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本与开新:论新时期黄梅戏的现代化探索》简介
《固本与开新:论新时期黄梅戏的现代化探索》这本书是由段友芳著创作的,《固本与开新:论新时期黄梅戏的现代化探索》共有87章节
1
序
友芳的博士学位论文《固本与开新——论新时期黄梅戏的现代化探索》即将付梓,嘱咐我写几句话,我借此谈些感想。 友芳供职的黄冈师范学院位于黄冈市,而黄冈则是黄梅戏的“...
2
目录
目 录 序 第一章 绪 论 一、选题缘起 (一)以黄梅戏为研究对象的缘由 (二)以现代化探索为切入点的缘由 二、研究价值与意义 (一)黄梅戏“逆势生长”现象值得...
3
第一章 绪 论
“新时期”何所指?不同作者的理解、不同著作的用法各不相同。不过,目前学界使用的这一概念通常是指我国1976年至今的岁月,有的则是指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
4
一、选题缘起
笔者以新时期黄梅戏的现代化探索为选题的原因有二。...
5
(一)以黄梅戏为研究对象的缘由
鄂东的黄梅县是黄梅戏的发祥地,鄂东的黄冈、蕲春、罗田、武穴、英山、浠水等地都是黄梅戏的“戏窝子”。笔者出生于湖北省英山县,可以说是听着黄梅戏长大的。我到黄冈师范...
6
(二)以现代化探索为切入点的缘由
新时期黄梅戏的时间跨度虽然只有30多年,所涵盖的地域也主要是安徽、湖北两省,但这一时期黄梅戏的新创剧目多达数百个,还有不少经典老戏在这期间在多地反复上演,可见其...
7
二、研究价值与意义
地方戏众多是我国戏曲剧坛的重要特色。中国戏曲实际上是由数百个诞生在不同时代、不同地域的地方剧种所构成的“共同体”,除了汉族创造了三百多个戏曲剧种之外,还有十多个...
8
(一)黄梅戏“逆势生长”现象值得关注
黄梅戏是我国“五大剧种”之一,而且,这一地位主要是进入新时期以后才获得的。在许多地方戏纷纷凋零的情况下,新时期黄梅戏却能“逆势生长”,由一个影响并不是太大的地方...
9
(二)黄梅戏乡土特色的当代价值
作为西方戏剧源头的古希腊戏剧,诞生于雅典城邦,属于面向市民的都市戏剧,后世的西方戏剧也大多属于都市戏剧。东方的古印度创造了梵剧,它属于面向上层贵族的宫廷戏剧。日...
10
(三)黄梅戏现代化探索的典型意义
进行现代化探索是进入新时期我国戏曲的普遍做法,其中既有成功的经验,也有失败的教训,戏曲要不要现代化,如何现代化,至今仍是众说纷纭的现实课题。新时期黄梅戏的现代化...
11
三、研究的历史与现状
黄梅戏研究起步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夕,音乐家王兆乾堪称黄梅戏研究第一人。从成果出版看,20世纪五六十年代,已经有一些研究成果正式出版,但数量比较少,而且这一时...
12
(一)黄梅戏发展历程研究
这方面最重要的成果是陆洪非的《黄梅戏源流》(安徽文艺出版社1985年版)一书。陆洪非是著名黄梅戏编剧,“梅开一度”时黄梅戏的主要创造者之一,盛传不衰的黄梅戏名剧...
13
(二)黄梅戏文化品格研究
这方面的主要著作有王长安的《黄梅戏初论》(大众文艺出版社1997年版)、《中国黄梅戏》(安徽文艺出版社2009年版)和胡亏生的《黄梅戏风貌》(安徽人民出版社20...
14
(三)黄梅戏音乐音韵研究
主要著作有三,一是王兆乾的《黄梅戏音乐》(安徽人民出版社1957年版),二是时白林的《黄梅戏音乐概论》(人民音乐出版社1993年版),三是游汝杰的《地方戏曲音韵...
15
(四)新时期黄梅戏研究
如前所言,目前尚未见到以新时期黄梅戏为研究对象的专著,但有少数著作涉及了新时期黄梅戏。例如,陆洪非《黄梅戏源流》中《黄梅戏的二次解放》一节论述新时期初期的黄梅戏...
16
四、创新之处
地方戏现状研究是一个涉足者不是太多的新研究领域,以新时期黄梅戏的现代化探索为研究对象,更是一个具有开拓性的课题,笔者在以下几个层面有所突破,提出了如下新见: 一...
17
第二章 新时期黄梅戏现代化探索的语境
自晚清之时对外封闭的腐朽国门被列强的炮火轰毁,中国戏曲就和整个社会、政治、经济、文化一样,被迫迈上了现代化的征程,外国戏剧——特别是西方话剧的表现形式、观演方式...
18
一、现代化进程及相关理论
“现代”一词公元10世纪末就已在西欧出现,当时用于指称古罗马帝国向基督教世界的过渡期。在16世纪的英语中,“现代”(Modern,有的将其译为“近代”)一词用于...
19
(一)现代化释名
1.现代化的历程 尽管16世纪的西方社会就已跨入“现代”阶段,但“现代化”进程却是以19世纪的西方——确切地说,是以19世纪英、法两国的工业化为起点的。 19世...
20
(二)文化现代化
如前所言,文化现代化是指以人的自由独立和自我发展为指向的思想文化运动和文化转型,它是社会现代化进程的一个重要层面,但又不是经济、科技现代化的影子。 1.文化现代...
21
(三)戏曲现代化
中国戏曲自20世纪初就已踏上现代化之途,但当时参与讨论的人们分别用“旧戏改良”“旧剧革命”“旧剧改革”等来表述这一诉求。20世纪30年代,张庚发表了《话剧民族化...
22
(四)黄梅戏现代化之争议
关于黄梅戏是否应该现代化,如何现代化的问题,也有争论,不过,这一争论主要是围绕如何评价新时期黄梅戏的改革创新而展开的,对有些具有探索性的剧目的评价分歧很大。 1...
23
二、“非遗”保护行动及理论
人类很早就有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意识,但它只属于少数人,具有约束力的成文的“非遗”保护条约、政策、法律、法规的出台则更是很晚的事。我国当下国家层面的“非遗保护”...
24
(一)“非遗”理念的提出与国家行动
1.“非遗”理念的提出 我国自古就有保护先人留下的文化遗产的意识,但并未形成相关理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建立过保护文物的制度,但执行得并不严格,而且保护对象主...
25
(二)静态保护与动态保护
对于保护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重要代表的戏曲的重要性和意义,学界并无太大分歧,但如何进行保护则意见不太统一。 1.动态保护 一种意见认为,戏曲不同于出土文物,属...
26
三、“戏改”进程及理论
戏曲诞生于封建社会,其发生发展深受“变形传神”“忘形得意”的中国古典美学思想之浸润,其舞台表现形式大体上是以古代等级森严的社会结构,特别是明清以来士大夫阶层的生...
27
(一)1949—1976年的“戏改”及理论
1.“改人、改戏、改制”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第二天,经中央人民政府文化教育委员会批准,“中华戏曲改革委员会”宣布成立,1949年10月底,这一机构改称“文化...
28
(二)新时期的“戏改”及理论
进入改革开放的新时期以来,“戏改”已经没有强烈的政治色彩,“改”的内容也有变化,不再“改人”,“改制”与“改戏”的具体内涵也与“文化大革命”前不太相同。 1.艺...
29
第三章 新时期黄梅戏现代化探索的历程(上)(1978—1997)
从1978年到2015年,“新时期”已经历37个年头。在这37年中,我国的经济飞速发展,社会、政治、文化也发生了很大变化,不同阶段的发展速度、社会面貌、文化形态...
30
一、现代戏的现代性追求
不同社会、不同立场、不同时期的人对现代性的理解是不尽相同的,因而现代性的书写必然是多元的,这就使得现代性成为一个充满歧义的概念。不过,就精神蕴涵而言,现代性的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