礼赞近代风骨

(三)礼赞近代风骨

这一时期的黄梅戏对风云激荡的我国近代社会,特别是创建独立、民主的新型国家的奋斗历程亦有关注。例如,安徽省安庆市黄梅戏剧团1978年推出的《烽火连心》(汪自毅编剧,潘忠仁导演,吴贤福、杨长江、严桂兰主演),写皖南事变后国民党军队的军医方亮以及国民党军队士兵丁卫华的母亲等冒死掩护新四军战士张大山的故事,表现了他们的良知与英勇。安徽省岳西县黄梅戏剧团1991年推出的《皖魂》(邓新生编剧,余福生导演,张启生、范建胜主演),描写20世纪二三十年代在上海、安徽等地从事地下工作,并曾担任中共安徽省委书记的革命先烈王步文的英雄事迹,王步文机智勇敢,对中国共产党和革命事业无比忠诚,最后因叛徒出卖而英勇就义。剧作对王步文的坚定立场、顽强意志和伟大的献身精神给予了热情的礼赞。安徽省怀宁县黄梅戏剧团1984年推出的《杨月楼》(雷风编剧,张忠言导演,刘平主演),则以京剧初创期的老生、武生名演员——安徽怀宁人杨月楼为主要表现对象,剧作对杨月楼高洁的人品和超群的技艺进行了热情的礼赞,肯定了徽班进京对近代文化发展的巨大贡献,肯定安徽文化对近代中国文化的巨大贡献。安徽省黄梅戏剧院1996年推出的《啼笑因缘》(孙彬、余笑予据张恨水同名小说改编,余笑予导演,李文、余顺、陈小成、钱涛主演),从人性方位深化主题、刻画人物,肯定至善至美的人性,用人性中的高尚与善良照亮黑暗,赋予剧作以一定的现代品格。

安徽省黄梅戏剧团1984年推出的《风尘女画家》(林青据石楠小说《画魂》改编,孙怀仁导演,马兰、黄新德主演)是这一时期的黄梅戏中影响较大的剧目之一,也是在追求现代性上用力颇多的剧目之一。剧中的女主人公张玉良是青楼女子,芜湖商界大佬马会长逼迫她引诱新任海关监督潘赞化,以便使其走私鸦片得以顺利通关。张玉良发现潘赞化为人正直,品行端正,不愿意助纣为虐,拉潘赞化下水,因此得罪马会长而身陷绝境。潘赞化得知此情,出面搭救张玉良,两人互生好感。潘赞化娶张玉良为二房夫人,并送张玉良去上海美术专科学校学习油画。因成绩优异,张玉良被学校推荐到法国深造,但因张玉良的一幅《裸女》油画,行前潘赞化对其陡生嫌隙。学成归来的张玉良在上海举办个人画展,潘赞化的大夫人受人挑唆,赶到上海,逼迫张玉良以小妾身份向她行跪拜大礼。接受过新文化熏陶的张玉良不堪其辱,宁可与潘赞化分手,也要找回做人的尊严。她再度离乡去国,潜心自己的绘画事业,数年之后终于名震画坛,正当她准备回国与潘赞化团聚时,突然获悉潘赞化已去世,张玉良一夜之间满头染霜。人性觉醒、人格独立、精神自由是现代性的重要蕴涵,例如《风尘女画家》中的张玉良虽然贱为妓女和小妾,但她不愿意被马会长等坏人利用,保持了自己的人格独立和精神自由;当她从法国学成归来,潘赞化的大夫人逼迫她行跪拜大礼时,她再度选择了坚决抗争和傲然独立——宁可失去家庭,再度孤身一人远涉重洋,也要保持人格的尊严与独立。她用事业上的成功去换取人格尊严和女性独立的做法,也充满现代意味——她虽然是潘赞化的二房夫人,但始终不存人身依附之想,而是执意要有自己的事业,用自己的双手养活自己,这样女性才有独立和尊严可言。她学成回国以及名震画坛后意欲与潘赞化团圆是对爱情的忠贞,而不是想靠攀缘依附度日。张玉良的卑微身份不但没有损害和矮化其独立的人格,反而衬托了其精神世界的伟岸与高洁,剧作对张玉良的这种现代色彩鲜明的人格意识和独立精神给予了浓墨重彩的礼赞,因此,剧作的现代性也比较鲜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