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当下社会

(二)聚焦当下社会

在这一时期的现代戏中,以新时期的社会生活为题材的剧目是最多的,其中,描写婚恋家庭的剧目又是最多的,例如,《新婚配》《双凤出巢》《幽兰吐芳》《三进新房》《初恋人》《遥指杏花村》《银锁怨》《拆不散的冤家》《离巢凤》《七十二行之外》《未了情》等。这些剧目大多站在现代社会的历史高度,去观察和呈现当下的婚恋现象与家庭生活,描写人们或痛苦或愉快地与过去告别,礼赞时代新风,讴歌崇高品格,鞭挞人性中的丑陋,赋予剧作以或浓或淡的现代色彩。

重男轻女、男尊女卑是我国封建宗法制度下形成的一种落后的观念,至今仍然是难以治愈的“顽疾”,特别是在农村,这种观念仍然严重影响婚姻和家庭生活,有的甚至因此造成人伦悲剧。这一时期的黄梅戏从人权、人性、男女平等等现代视角,对此给予了审视和呈现。安徽省岳西县黄梅戏剧团1981年推出的《新婚配》(原名《儿子要出嫁》,刘正需编剧,倪鹤龄导演,范建胜、纪艳主演),写两对都是独生子女的恋人,准备一反以女嫁男的旧风俗,以男嫁女,组成新式家庭,但遭到家长以及社会舆论的反对和干扰,独子成志高的母亲尤其不能接受。经过不少波折,两对青年终于实现了对旧的婚姻风俗的突破和超越,组建了新型家庭。湖北省英山县黄梅戏剧团1984年推出的《银锁怨》,则以血和泪控诉了抛弃女婴的恶俗。山村年轻农妇巧巧生下儿子,但却被重男轻女的接生婆康母偷偷掉包,蒙在鼓里的巧巧和女儿丹丹因此备受重男轻女的婆母歧视。婆母逼巧巧把丹丹送人,巧巧不舍,婆母又听信算命先生“不弃女婴,终将绝后”的鬼话,以死相逼,让其儿子(巧巧的丈夫)将刚刚满月的丹丹弃于荒野,导致丹丹夭折。剧作为了深化对抛弃女婴之恶俗的批判,将笔触深入到人的灵魂深处,揭示这一恶俗对基本人权的侵犯和对人性的毒化,将接生婆康母设计成巧巧未曾知晓的亲生母亲,巧巧也就是曾被康母抛弃的女婴。当真相揭开时,所有人内心的伤痛难以言表。湖北省黄梅县黄梅戏剧院1995年推出的《离巢凤》(湛志龙、周雅清编剧,林海波导演,王慧君、黄东风等主演),则通过长大而且成了女老板的弃婴寻找亲生父母的过程,不仅控诉了抛弃女婴的恶俗,更多的篇幅用于揭露拜金主义对人性的戕害。曾将亲生女儿抛弃的石大全明知女老板明珠并非自己当年抛弃的女儿,而女老板的保姆才是自己当年抛弃的女儿,但他却费尽心机企图冒认已经成了富人的明珠为女儿,拒绝认自己真正的骨肉。真的是认钱不认人,揭露了金钱对人性的毒化和扭曲。安徽省安庆市黄梅戏一团1981年推出的《双凤出巢》(汪存顺、王寿之、张曙霞、高国华编剧,吕恺彬导演,田玉莲、丁同、郭幼华等主演),则通过刘母为自己两个女儿择婿的故事,对刘母旧的婚姻观进行了嘲弄,表达了现代健康的婚姻观念——婚姻不是父母之间商定的买卖,应当尊重当事人的意愿,应以男女双方的感情为基础。

与着眼于批判不同,安徽省太湖县黄梅戏剧团1984年推出的《三进新房》(方从云编剧,贺学涛导演,方从云、杨继华主演),安徽省黄梅戏剧院1989年推出的《遥指杏花村》(许成章编剧,雷国华导演,黄新德、马兰、陈小成主演),湖北省英山县黄梅戏剧团1992年推出的《拆不散的冤家》(甘征文编剧,林海波导演,段秋萍、余万能、曾红安主演),湖北省黄梅戏剧院1995年推出的《未了情》(唐淑珍编剧,余笑予导演,杨俊、张辉主演),则对重人品、重感情的现代婚恋观进行了热情的讴歌,尤其是《未了情》一剧,虽然描写爱情的笔墨并不多,但通过身患癌症的小学教师陆云在生命的最后时刻,恳求未婚夫心磊以丈夫的名义在其捐献眼角膜的申请书上签字,以及陆云执意让心磊答应,在她去世后重新建立温馨的小家庭的情景,让我们感受到了现代爱情的圣洁与崇高,同时也领悟了美的现代性——身患绝症的年轻的陆云执意捐出自己的眼角膜,这种“利他”精神明显具有现代性。我国传统文化中饱含“利他”精神,但“发肤受之父母,损毁谓之不孝”,往生之后捐献眼角膜明显违反这一传统道德,陆云令人潸然泪下的利他举动彰显的显然是理性和现代道德。安徽省安庆市黄梅戏剧团1981年推出的《七十二行之外》(徐志松编剧,祖祥云导演,谢应龙、张谷芳主演),描写殡葬行业职工的爱情遭女友父亲反对,最终战胜落后观念结成连理的故事。安徽省歙县黄梅戏剧团1981年推出的《幽兰吐芳》(余治淮编剧,周小林、范劲松导演,程凤、谢自求、徐凤雪主演),描写青年女工杨春兰不计较男友的家庭条件,以感情为重,自主婚姻的故事,批判了沾满铜臭的婚恋观,也具有较为鲜明的现代品格。

除此之外,这一时期黄梅戏的现代戏剧目还对献身“四化”建设,以及到农村扶贫的基层干部、科技人员和乡镇企业的员工进行了生动的描绘。例如,安徽省金寨县黄梅戏剧团1989年推出的《魂系乳泉山》(余幼筠、嘉之编剧,嘉之、余晓峰导演,钱涛、沈厚玉、王丽、王秀凤主演),写改革开放初期一位女干部抱病到大别山扶贫的故事。安徽省安庆市黄梅戏一团1997年推出的《柳暗花明》(程久钰、王敏、谢清泉、殷勤编剧,刘明保导演,赵媛媛、董家林主演),写一位双目失明的农业科技人员回家乡进行科技扶贫的故事。湖北省英山县黄梅戏剧团1997年推出的《天堂梦》(熊文祥、涂耀坤编剧,余笑予、林海波导演,段秋萍、余万能、詹春尧主演),写山村的茶农为改变家乡贫穷落后的面貌奉献热情……这些剧目对献身农业现代化的先进人物和现代农村的新风尚进行礼赞。其中,影响较大的是安徽省黄梅戏剧院1991年推出的《柯老二入党》(张亚改编,孙怀仁导演,黄新德、陈小芳、陈小成、龚卫玲主演),此剧描写勤劳致富的农民柯老二申请加入中国共产党的故事,围绕着一篮子礼物生出许多引人入胜的误会与纠葛,表现乡村基层党组织和入党积极分子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坚决抵制“不送礼就办不成事”的歪风,讴歌了改革开放的新时代中风清气正的农村基层党组织,具有时代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