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梅戏文化品格研究
2025年10月13日
(二)黄梅戏文化品格研究
这方面的主要著作有王长安的《黄梅戏初论》(大众文艺出版社1997年版)、《中国黄梅戏》(安徽文艺出版社2009年版)和胡亏生的《黄梅戏风貌》(安徽人民出版社2008年版)等。
《黄梅戏初论》除了探讨黄梅戏的产生与安徽的社会经济文化的关系之外,还论述了黄梅戏的文化品格与蕴涵,认为黄梅戏具有吴楚文化的基质,通俗性、青春性和开放性是其突出特点。《中国黄梅戏》第二编《概论》中的“发生论”“风格论”“形态论”“发展论”,对黄梅戏的美学特质、文化蕴涵、文化品格等进行了比较深入的探讨,重申了作者在《黄梅戏初论》中所阐发的黄梅戏有吴楚文化基质、通俗文化基质、青春文化基质、开放文化基质的论断,同时又指出,黄梅戏既在“乡土空间”中生发,又在“都市空间”中成长。作者的这些判断建立在对黄梅戏全面而深入的了解基础之上,既符合黄梅戏发生发展的实际,也有较强的说服力。
《黄梅戏风貌》则从地方性、世俗性、抒情性和优越性等几个方位论述黄梅戏的文化品格,同时还分门别类地论述了黄梅戏的剧目。
此外,安徽省艺术研究所编《黄梅戏通论》(安徽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黄梅戏的定位”一章,也论及黄梅戏的文化蕴涵及品格。
这一研究虽然不是很深入,有的判断或许还不太精准——例如,把戏曲都具有的抒情性当做黄梅戏的特点,但筚路蓝缕,难能可贵,对于发掘黄梅戏的文化内涵,把握其文化品格、审美特征,体认黄梅戏的本质特征和优良传统具有一定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