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创剧目以古装戏为主
新时期黄梅戏的新编剧目以古装戏(含历史剧、虚构的表现古人生活的剧目、将外国剧作改编成中国古代故事的剧目、清装戏剧目)为主,例如《失刑斩》《龙女情》《血狐帕》《母老虎上轿》《审婿招婿》《借妻》《胭脂》《情洒杏花村》《陈州怨》《孟姜女》《孟丽君》《借官记》《六尺巷》《彩楼记》《富贵图》《打驴骂轿》《孔雀东南飞》《西施》《桃李无言》《西厢记》《红楼梦》《王熙凤与尤二姐》《公主与皇帝》《杨月楼》《玉带缘》《秋千架》《乾隆辨画》《梁山伯与祝英台》《长恨歌》《黄梅雨》《墙头马上》《汉宫秋》《霸王别姬》《劈棺惊梦》《和氏璧》《邢绣娘》《苏东坡》《李时珍》《知府赊官》《双下山》《红丝错》《传灯》《余三胜轶事》《布衣毕昇》《活字毕昇》《小乔初嫁》等,还有一批穿清代服装的清装戏,例如《邓石如传奇》《徽州女人》《徽州往事》《斛擂》《风雨丽人行》等,古装戏占新时期黄梅戏新编剧目总数的2/3以上。穿今人服装的现代戏,如《未了情》《柯老二入党》《木瓜上市》《柳暗花明》《为奴隶的母亲》《回民湾》《大眼睛的期盼》等,约占新时期新编剧目总数的1/3。新时期黄梅戏的新编剧目为何以古装戏和清装戏为主呢?这与黄梅戏长于表现古人和新时期黄梅戏人意欲保持黄梅戏的传统特色的艺术追求有关。
戏曲的表演技艺形成于古代,长于表现古人生活,近代形成的剧种也大多如此。例如,京剧的服饰以明代的官民服饰为蓝本加以美化而成,京剧的程式动作亦以着深衣、迈方步的士大夫为主要表现对象。黄梅戏的程式化程度远不及京剧,但也曾向京剧等大剧种学习程式,其服饰和程式动作也主要源于京剧等大剧种。尽管它表现现代生活的难度不大,但表现古人更能展示其表演技艺,也更能体现其传统特色,古装戏也更受观众欢迎。
黄梅戏的表演程式中亦有云手、云步、跪步、卧鱼、理髯、整冠、抖袖、扬袖、翻袖、吊毛、抢背等形式,这些表演动作基本上都源于京剧,均以穿着行当化的戏衣为前提。例如,理髯、整冠程式以戴官帽、挂胡须为前提,抖袖、扬袖、翻袖以穿着带水袖的戏衣为前提,如果穿今人的服装,不挂胡须,这些程式动作便都无用武之地。又如,黄梅戏亦有正旦、正生、老生、老旦、花脸、花旦、小生、小丑等行当,不同行当的穿戴、身段台步和舞蹈动作均有差别。如果演古装戏,这些行当的表演程式大体上都可以使用,如果演现代戏,这些表演程式就必须有所取舍、有所改造,否则就与人物和剧作的规定情境不合,让人觉得别扭、可笑。古装戏以假当真的虚拟表演、色彩艳丽、精美绝伦的服饰有别具一格的形式感,既能造成戏剧场景与生活形态的间离,又能产生陌生化效果,这就更能强化其特点和对观众的吸附力。
综上所述可知,新时期黄梅戏之所以以编演古装戏为主,主要是为了便于运用传统程式,保持黄梅戏的特色,强化自身的艺术魅力。
【注释】
[1]龚和德.在黄梅戏《无事生非》座谈会上的发言[J].莎黄结合 誉满京华——中国戏剧家协会、中央戏剧学院为《无事生非》在京演出召开座谈会.黄梅戏艺术,1986(4).
[2]王长安.黄梅戏志[M].北京:中国戏剧出版社,2006:118.
[3]例如,京剧演员出身的王少舫不但能演黄梅戏,而且成了黄梅戏“梅开一度”时期的代表人物之一;湖北省地方戏剧院楚剧团的楚剧演员詹春尧就成功扮演了黄梅戏《妹娃要过河》的男主人公阿龙。
[4][英]斯图亚特·霍尔.现代性的多重建构[M].吴志杰,译.周宪,主编.文化现代性精粹读本.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47.
[5][德]汉斯·罗伯特·尧斯.现代性与文学传统[M].吴志杰,译.周宪,主编.文化现代性精粹读本.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151,161.
[6]周宪.文化现代性精粹读本·序言[M].周宪,主编.文化现代性精粹读本.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16.
[7]王夔.黄梅戏现状的调查分析及对策[M].朱恒夫,聂圣哲,主编.中华艺术论丛(第6辑)·黄梅戏研究专辑.北京:同济大学出版社,2006:326.
[8]李光南.记“天蟾·安庆黄梅戏演出周”[J].黄梅戏艺术,2002(4).
[9]郑传寅.近年来秦腔现代戏创作的成就与缺失[M].戏曲研究.第九十四辑.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2015:240-241.
[10]参见徐代泉.谈如何把握黄梅戏的音乐风格韵味[M].朱恒夫,聂圣哲,主编.中华艺术论丛(第6辑)·黄梅戏研究专辑.北京:同济大学出版社,2006:134-142.徐文还指出:“这一下行音阶,在具体唱腔中则是千变万化的,有时用音阶中的部分音列,丢掉个别音,如‘32165’,丢掉‘5’,‘2165’,丢掉‘53’,‘3216’,丢掉‘5’;有时用四度音程‘25’或‘525’调节一下,立即又接下行音阶;有是在下行趋势中,加进个别音变化一下……男腔‘四板’类为下行宫调式音阶‘165321’,是徵调式下行音阶的变体,只需将女腔‘1’改为‘7’,即成男腔‘3’音,其他均为共同音。”
[11]新浪娱乐.吴琼新潮黄梅戏《贵妇还乡》首演获赞.新浪网,2012-07-13.
[12]张兰阁.病态的百合花及其潜隐文化逻辑——对《徽州女人》中女人形象的另一种解读[M].朱恒夫,聂圣哲,主编.中华艺术论丛(第6辑)·黄梅戏研究专辑.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2006:73-74.
[13]时白林.传统与创新都是人民需要的[M].朱恒夫,聂圣哲,主编.中华艺术论丛(第6辑)·黄梅戏研究专辑.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2006:159.
[14]陆洪非.黄梅戏源流[M].合肥:安徽文艺出版社,1985:43.
[15]串戏由多个有共同主人公的独立小戏组成,但这些小戏的剧情并不连贯。
[16]有的戏班将其分为《下天台》《上天台》两部分,《下天台》为上部,写梁祝为上天金童玉女,因触怒天尊被王母贬下凡尘;《上天台》为下部,亦称《山伯访友》,写梁祝相识至殉情升天的历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