拓展题材范围
现代戏剧虽然仍有民族性,但同时又是面向世界的,有世界视野和开放意识。中国的“新时期”就是向世界敞开怀抱、改革开放的时代,中国的经济已经进入全球化的轨道,中国新时期的文化不再是与世隔绝的封闭的文化,而是进入世界轨道的开放的“特色文化”。这对新时期戏曲的题材选择和人物设计、刻画都有深刻影响,新时期黄梅戏在题材拓展上用力甚多,所表现的社会生活面远比此前宽广。
在黄梅戏的历史上,只在20世纪50年代搬演过朝鲜的《春香传》《金达莱》和《红色宣传员》,由于朝鲜属于社会主义国家,而且在历史上与中国文化有深刻联系,因此,这种改编搬演还谈不上是真正的“跨文化”之举。此后,黄梅戏虽然有出国演出的经历,但就创作而言,题材选择一直未踏出国门。进入新时期以后,植根乡土的黄梅戏很快就有了面向世界的强烈冲动,不但多次“走出去”,到世界多地进行“跨文化演出”,而且积极地“引进来”,进行“跨文化改编”。现已将英国莎士比亚的喜剧《无事生非》、悲剧《罗密欧与朱丽叶》以及瑞士迪伦马特的悲喜剧《贵妇还乡》搬上黄梅戏舞台,拓展了黄梅戏的题材,丰富了黄梅戏的人物画廊。黄梅戏人物画廊第一次出现了欧洲人,这意味着黄梅戏这一乡土戏剧进入新时期以后,受开放环境的影响,世界意识和跨文化意愿越来越强烈。
进入新时期以前,黄梅戏一直以女性担纲主演,剧目中的男性角色大多是配角,而且大多是憨而迂,甚至是近乎傻的村夫、小贩杂作;黄梅戏的题材大多是家长里短和男女风情,很少涉及军国大事,描绘历史风云。因此,偏软的阴柔之美一直是黄梅戏的主导风格,这种风格很有魅力,但就一个剧种而言,还是略显单一,有待进一步拓展。
进入新时期以来,黄梅戏在题材选择上开新意识强烈,努力摄取军国大事,着力描绘历史风云,如《失刑斩》《三斩子》《徐锡麟》《斛擂》《霸王别姬》《长恨歌》《小乔初嫁》《公主与皇帝》《榴花不开盼哥回》《回民湾》《风雨丽人行》等。而且大量摄取以男性为主人公的题材,以男性担纲主演,塑造丰满鲜活的男性形象,如《知府黄干》《雷雨》《乾隆辨画》《情洒杏花村》《苏东坡》《李四光》《布衣毕昇》《活字毕昇》《李时珍》《知府赊官》《知府求医》《余三胜轶事》《张之洞传奇》《传灯》《邓石如传奇》《万密斋传奇》《徽商胡雪岩》《木瓜上市》《柯老二入党》等,上述摄取军国大事、历史风云题材的剧目《失刑斩》《三斩子》《徐锡麟》等也都是以男性为主人公的。这些剧目中的男性不但是主角,而且不再是憨而近傻的村夫、小贩杂作,而是身份不同、面貌各异、血肉丰满的全新的男性形象,帝王将相、文人学士、佛门大德、商界巨贾、梨园翘楚、新型农民……应有尽有,说明新时期黄梅戏的表现能力已大为增强,新时期黄梅戏的风格也不再只有阴柔之美一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