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药平和,慎用有毒中药

用药平和,慎用有毒中药

中医药有着几千年的历史,我们的祖先应用中药治病,积累了丰富的临床实践经验,但最近几年,有关中药不良反应的新闻报道充斥媒体,好像中药不良反应突然之间多了起来。李锡光教授认为,对于中药的应用,既要遵循前人的经验,又要吸收现代药理、毒理的研究成果。尤其是在有毒药物的应用上,应遵循前人的古训。因为凡是药物都具有两重性,药物在进入人体后,直攻邪气,但也会伤及正气,也就是说,“药之于人,损益皆备”,即药物在治病的同时,也会产生一定程度的相反作用和不良反应,所谓“是药三分毒”。由于历史的原因、科技水平的限制,我们的祖先对很多中药的成分(包括有毒成分)未能进行深入的研究,只停留在经验应用上。近代,国内外已对很多中草药进行了化学成分的分析,明确了化学结构并进行了药理学和毒理学的研究。李锡光教授认为,我们应该吸取这些知识,尤其对有毒中药的现代药理、毒理知识尤当知晓。例如,前些年国内外关于含马兜铃酸中药的肾毒性病例进行了大量报道。我们应该承认不少中药确有肾毒性,只不过以前未认识到这个问题。时至今日,时代在进步,科技在发展,我们必须与时俱进,了解现代研究的成果,运用于中医临床中。如果只炫耀自己的优势,而看不到自己的不足,甚至有意遮掩自己的短处,中医药就不可能走向现代化。

从临床上来看,心脑血管疾病的患者大多为中老年人,这部分患者中很多已有肝肾功能的损害,运用有毒药物时更宜慎重。况且,不论是什么中药,不管起什么作用,都是摄入身体内的外来物质,必须经过肝脏、肾脏代谢处理,过量服用必定会加重肝肾的负担。如果患者肝肾功能已有损害,即使无毒的药物也会加重肝肾的负担,若是有毒药物,则必定损害肝肾功能。在临床实践中,李锡光教授救治过不少附子、川乌、草乌、山豆根中毒的患者,深感这类药物必须慎用,要牢记“是药三分毒”的古训,故在长期服用可能有毒副作用的中药的过程中,要给患者做肝肾功能、血常规等常规检查。李锡光教授认为,如果现在还有哪位医生给患者连续服用1年或1年以上的中药,又不给患者做肝肾功能、血常规等常规检查,那是很缺乏医疗道德的行为。

当然,也没有必要因噎废食,如辨证明确,确实需要应用有毒中药(如附子等)时,也可应用,但应以《药典》为准,不应超过规定的用量。

那么,如何防范中药不良反应的发生呢?李锡光教授认为,中药不良反应的发生有着各种各样的原因,归纳起来,有以下几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