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重视活血化瘀法
由于本病病机首先为久病肺虚,宗气无力贯其血脉而司呼吸,以致气虚血瘀,故其既有正气虚弱的一面,又有痰瘀伏肺的一面。因虚致实,虚实夹杂,其病理因素虽有痰浊、水饮与血瘀的不同,但在其发病的各个阶段,都可见不同程度的血瘀表现,如胸闷痛、爪甲青紫、胁下痞块、舌暗有瘀斑等,只是血瘀的程度不同而已。李锡光教授认为,在治疗过程中,一方面要注意补气,另一方面要高度重视活血化瘀法的运用。临床处方用药时,李锡光教授善用大剂参、芪合血府逐瘀汤治疗本病,屡用屡验。红参大补元气,补脾益气,治肺气亏虚之呼吸气短、行动乏力、脉虚自汗,效专力宏,每剂10~20g,另煎;如无红参,亦可以3倍党参代之。黄芪补气升阳,益卫固表,利水退肿,为补脾肺之要药,每剂20~40g。参、芪相须为用,可增强补气功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