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病因病机

一、病因病机

李锡光教授在长期的临床实践中,根据高脂血症的临床表现,将部分患者的发病特点与辅助检查结果综合起来观察分析,提出“高血脂为血中的痰浊”的见解,主张对高脂血症以痰浊论治。从临床所见,高脂血症多发生于饮食不节者和脑力劳动者。盖过食肥甘厚味,脾胃受损,中焦受阻,痰浊内生,土壅木郁,而致肝之疏泄升发失常。脑力劳动者,则因用脑过度,思虑忧郁,情志失调伤及肝脾,脾伤气结,运化失职,肝伤气郁,气机不畅,最终可导致肝脾失调。

《血证论》说:“肝主藏血……其所以能藏之故,则以肝属木,木气冲和条达,不致遏郁,则血脉得畅。”肝病则不能藏血和疏泄,致使气血失和,血脉不畅,气滞血瘀。肝郁常横克脾土,使脾运失职,滋生痰浊。日久痰浊与瘀血互结,滞于血脉中。临床生化检查发现,高脂血症患者多有血清混浊和血液流变学改变,与中医学气滞血瘀、痰瘀互结的病理变化有相似之处。

无论是嗜食肥甘厚味、情志不舒,还是脏腑功能失调,均可导致水液代谢障碍,造成水湿停聚,湿蕴生痰,痰郁化热,日久伤及血脉。水湿、痰热混杂血中,导致血行不畅,痰血内阻,而痰湿热瘀形成后又可影响津液之生成、转输及代谢,导致疾病的演变和发展。

因此,本病为本虚标实的疾病,在本为气血亏虚、津液不足,在标为湿热、痰浊、瘀血。其成因在于脏腑功能失调,主要责之于肝、脾,但是它们并非平等地起作用,二者之间还有主次之分,李锡光教授认为,其病位主要在脾(胃),与肝相关。脾主水谷精微的运化输布,若脾不健运,水谷精微输化失常,形成痰湿脂浊,注入血液,就会致血脂升高。脾是影响脂浊成化之关键,脾的运化功能失常是引起高脂血症的重要病机。而脾的运化功能健全,有赖于肝的疏泄功能正常。肝主疏泄,一方面可使脾胃升降有序,运化有度;另一方面,胆汁的分泌和排泄正常,有助于饮食物的消化吸收,若其排泄失常,一旦肥腻食物入胃,则难以消化吸收,形成痰浊,则可致血脂升高。痰浊既成,痰为阴邪,其性黏稠,留伏遏阻,滞涩不散,阻滞气机,气滞则血行不利,阻滞于脏腑经络,进而形成瘀血,是由痰致瘀也,故后期多为痰瘀同病。高脂血症由痰浊、脾虚、肝郁发展到血瘀,是病情加重,演变为心脑血管疾病的征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