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验案举例
验案1:钟某,女,57岁,退休干部,2005年3月21日初诊。
体检发现血脂升高半年。半年前单位体检发现血脂升高,无自觉症状。曾反复服用阿托伐他汀、非诺贝特,每次服药1个月后血脂即下降至正常,但停药不久则又上升。反复几次,患者失去信心,遂求助于中医。现症见:神清,形体正常,无头晕、头痛,无胸闷、心悸,饮食稍减少,大便溏烂,每日一行。既往身体健康,无药物、食物过敏史。家族无类似病史。检查:体温36.5℃,呼吸18次/分,脉搏70次/分,血压105/78mmHg,心肺体格检查未见异常。舌暗,苔白腻,脉滑。血脂检查:总胆固醇7.4mmol/L,甘油三酯4.2mmol/L,低密度脂蛋白3.5mmol/L,高密度脂蛋白1.12mmol/L。
中医诊断:血浊(脾胃气虚,痰瘀互结)。
西医诊断:高脂血症。
治则:健脾消痰,活血通脉。
处方:生首乌20g,党参15g,白术10g,茯苓15g,姜半夏10g,炙甘草10g,枳壳10g,陈皮6g,丹参15g,赤芍15g,荷叶10g,川芎10g,山楂15g。6剂,水煎服,日1剂。
二诊:自觉食欲增加,大便正常,精神较前好,舌暗,苔白,脉滑。继服上方20余剂,复查血脂,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均在正常范围,且体重减轻1公斤。
按:本案患者体检发现血脂升高,虽临床无头晕、心悸、胸闷等相关症状,体格检查亦无阳性体征,但饮食稍差,大便溏烂,舌暗,苔白腻,脉滑,综合脉证,辨证为脾胃气虚,痰瘀互结,用调脂胶囊,易胶囊为汤剂,标本同治,攻补兼施,血脂平稳下降,且体重较前减轻,取得了满意的效果。
验案2:廖某,男,48岁,2002年9月10日初诊。
全身皮下出现脂肪瘤10余年。患者10余年前发现两侧大腿皮下出现包块,开始如花生米大,推之可移,不疼不痒,未注意,此后包块逐渐增多,发展到双侧上肢、腹部等其他部位,并逐渐增大,其大者如鸡蛋,小者如黄豆,质硬,尤以四肢皮下居多。5年前开始四处求医,曾在多家西医院就诊,诊断为多发性脂肪瘤,先后3次手术治疗,但每次都是术后不久即复发,且数量更多,万般无奈之下,遂来求治。既往有高血压病史10余年,以舒张压升高为主,时头痛,胸闷,精神倦怠,纳可,二便调。舌红,苔黄,脉弦。检查:血压146/94mmHg,神清,体型稍胖,全身皮下可扪及大小不一的包块,推之可移,无压痛,两肺呼吸音清晰,呼吸80次/分,律齐,未闻及杂音,下肢无水肿。嗜好烟酒,对磺胺药过敏。肝肾功能、空腹血糖在正常范围,血液流变学提示血黏度升高。血脂检查:总胆固醇6.94mmol/L,甘油三酯3.21mmol/L,低密度脂蛋白2.45mmol/L,高密度脂蛋白0.98mmol/L。心电图示:窦性心律,左室高电压。
中医诊断:痰核(痰瘀阻络)。
西医诊断:高脂血症;多发性脂肪瘤。
治则:健脾祛湿,活血化痰。
处方:法半夏10g,陈皮6g,茯苓15g,甘草9g,竹茹9g,枳实12g,丹参15g,赤芍15g,白芷12g,川芎12g,葛根20g,女贞子15g,菊花10g,山楂15g,荷叶15g。14剂,水煎服,日1剂。
二诊:药后皮下硬结如前,但精神转佳,夜寐好,自我感觉较前好。舌红,苔白腻,脉弦。上方加白芥子10g、生首乌20g。20剂,水煎服,日1剂。
三诊:复查血脂:总胆固醇5.3mmol/L,甘油三酯2.2mmol/L。自觉精神较好,饮食、二便正常,皮下脂肪瘤部分变小、变软。守上方治疗。
四诊:偶有头晕,无头痛,胸闷,皮下脂肪瘤继续缩小,变软,尤以上肢明显。舌质红,苔黄微腻,脉弦。守上方治疗。
后嘱其以调脂胶囊口服维持半年,自觉皮下脂肪瘤明显缩小,大部分消失,且不再复发增多。
按:《医宗金鉴·外科心法要诀》曰:“结核即同果核形,皮里膜外结凝成,或由风火气郁致,或因怒火湿痰生。”书中还指出治宜行气化痰。本案患者头痛、胸闷,精神倦怠,形体肥胖,乃脾虚湿痰内生,湿痰气郁凝结为痰核而散发全身,发无定处,酷似《医宗金鉴》所描述的“结核”。治宜消痰泄浊,活血通脉,软坚散结,初治时有痰浊化热之象,故先以温胆汤清化热痰,二诊时症状稍有缓解,加白芥子利气散结,最后以调脂胶囊善后巩固疗效。
验案3:伍某,女,59岁,退休干部,2006年5月22日初诊。
体检发现血脂升高半个月。患者于半个月前单位体检时发现胆固醇、甘油三酯升高,因不愿服用西药而求诊于中医。现症见:无头晕、头痛,无胸闷、气紧,纳少,大便溏烂。既往身体健康。查体:血压108/64mmHg,神清,身体肥胖,两肺呼吸音清晰,无干湿啰音,心率78次/分,双下肢无水肿。舌暗,苔白腻,脉滑。辅助检查:总胆固醇6.9mmol/L,甘油三酯2.9mmol/L。
中医诊断:血浊(脾虚夹湿)。
西医诊断:高脂血症。
治则:健脾益气,化痰化湿。
处方:党参20g,茯苓15g,白术15g,甘草10g,陈皮10g,法半夏12g,山楂10g,荷叶10g,制首乌15g,薏苡仁20g,神曲10g。6剂,水煎服,日1剂。
二诊:药后感觉身体轻松,余无变化,舌脉同前。守上方,6剂,水煎服,日1剂。
三诊:腻苔渐退,食欲增加。继予前方调理,3个月后复查血脂,均在正常范围。
按:本案患者体检发现血脂升高,临床表现较少,但依据舌象、脉象可辨证为脾虚湿困,故以六君子汤为主方加减,山楂、荷叶为李锡光教授治疗高脂血症习用之品。俾痰湿得化,血浊得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