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痰瘀同病
2025年08月10日
2.痰瘀同病
李锡光教授非常重视气血痰瘀的调治,在治疗冠心病多年有所心得的基础上,提出了气血痰瘀理论。他认为,津液停聚而为痰,血液滞涩则成瘀。津液与血液,二者同源。津液行于脉外,血液行于脉中,津液渗于脉中则成血,血乃营气合津液而成,此谓“津血同源”。从痰瘀成分来看,津、血为阴类,不能自行,须赖阳气推动而布散周身,得其正则为人体正气的组成部分,失其常则为内生之邪,故痰瘀之生成均在于气。从痰瘀成因来看,气为血帅,血为气母,血在脉中运行,有赖于气之率领和推动,维持气机的正常功能又要靠血的滋润和濡养,若两者功能失调,则可产生痰瘀。例如,气虚无力化津,水湿运行阻滞,则结成痰浊,痰浊阻滞气机或气虚运血无力,血行受阻,停而为瘀。反之,痰瘀的形成又会阻碍气机的运行,故气血痰瘀之间既相互影响,又相互联系,共同导致胸痹心痛的发生。
李锡光教授认为,胸痹心痛的本虚主要为心气或心之气阴两虚,标实主要为瘀与痰。因心主血脉,赖心气以推动,故气虚是主要方面,结合南方地区气候潮湿,脾土易受湿困而聚湿生痰的特点,他认为,南方冠心病患者虽以气虚血瘀为多见,但痰瘀同病亦不少见,应重视气虚痰瘀在本病中的关键作用,故临证主张益气化痰祛瘀,常在养心通脉饮中加入温胆汤,痰瘀同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