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重视下法
2025年08月10日
3.重视下法
经过大量的临床实践,李锡光教授发现,下法对于本病的治疗是必不可少的,保持患者大便通畅对于其症状缓解和预后都具有重要意义。《灵枢·本输》谓:“肺合大肠,大肠者,传道之府。”肺经之脉通过大肠经的脉络,大肠经之脉络也上连于肺,二者表里相通。因肺与大肠相表里,大便不通可致腑热上攻,不利肺气宣降,若用下法,则热毒之邪得从大便而解。因此,治疗此病时保持大便畅通,则肺热有下行之路。
从西医学来看,尽管本病原发病不在肠胃而在肺,但由于本病多反复发作,病程较长,食欲不振,营养低下,机体抵抗力下降,容易致肠胃功能紊乱。尤其到了晚期,由于严重缺氧而酸中毒、心力衰竭(主要是右心衰竭)导致肠道瘀血,消化功能紊乱,肠蠕动能力降低及肠黏膜破坏,甚至出现消化道溃疡等病变,这些因素可以促进肠内的发酵,导致腐败过程加剧,出现较重的腹胀、便秘等症状,难以治疗。腹胀则影响膈肌的升降,使肺的呼吸功能受限,呼吸困难加重,这又可加重缺氧,促进感染的发生,进而又加重机体自身中毒的症状,进一步促进肺性脑病的发生。因此,从某种意义上来讲,肺胀患者需保持大便通畅。
经过大量临床实践,李锡光教授发现,患者大便排出通畅时,腹胀、胸闷、呼吸困难等症状均有所减轻。反之,则病情难以缓解。在治疗时,李锡光教授常用大黄,其可泻下攻积,清热泻火,活血祛瘀,尤其是酒制大黄,泻下力较弱,活血作用较好,更适宜于夹有瘀血而不宜峻下者。此外,李锡光教授还喜用当归,除取其活血养血作用外,着重取其润肺的作用,一般用量为15~20g。郁李仁、桃仁、杏仁等润肠通便的药物也可随证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