眩 晕

眩 晕

眩晕是临床常见的一个症状,从西医学的角度来看,引起眩晕的原因非常复杂,如颈性眩晕、耳性眩晕、高血压、贫血、脑萎缩、慢性脑供血不足、卒中后遗症等。历代医家对眩晕论述较多,《素问·至真要大论》谓:“诸风掉眩,皆属于肝。”指出其病位在肝;《灵枢·卫气》曰:“上虚则眩。”提示“虚”是眩晕的病机;张仲景首倡痰饮是眩晕的原因,为后世“无痰不作眩”之说提供了理论基础;朱丹溪提出“无痰不作眩”,倡导痰火致眩说;王肯堂的《证治准绳》中有曰:“脑转目眩者,皆由火也。”明代张三锡概括朱丹溪、刘河间的理论,认为眩晕悉属痰火。总之,眩晕病机不外虚实两端,肾虚不能涵养肝木,肝阳上扰则眩;肾虚不能生髓,脑为髓海,髓海不足则眩;思虑过度,内伤心脾,化源不足,或失血过多,血虚不能上奉于脑,脑失所养而眩。此外,饮食内伤,脾胃受损,脾失健运,聚湿生痰,痰气交阻,清阳不升,浊阴不降,亦可致眩晕。在长期的临床实践中,李锡光教授积累了眩晕诊治的丰富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