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表达书面化
2025年08月10日
四、表达书面化
很多人平时讲话一马平川、一泻千里,然而一旦进行即兴评述,就会如临大敌,变得举步维艰。原因一是即兴评述时由于话题的局限性和场合的严肃性,容易造成评述者心理紧张,额外分散了注意力。二是源于评述者的认识误区,认为通晓明白的口语不能使用在即兴评述中,即兴评述需要严肃、一本正经,要和平时的说话有区别。因此,他们本来“会说话”,一到即兴评述的时候却“不会说话”,或者“不说人话”。
有这样一段关于“国宝”文物展的评述:
象征王者尊荣的“天下第一剑”越王勾践剑、被康有为誉为“中华第一古物”的大秦石鼓、收录了王羲之“天下第一行书”的唐摹《万岁通天帖》等这一众平时隐于庙堂之高的国家级博物馆的国宝如今共同亮相于一档文化综艺节目《国家宝藏》,节目开播两期,刷爆朋友圈。精美的珐琅彩、天青色的汝窑、素雅的青花瓷,几千年来,中国匠人创造出多少奇迹,作为伴随着华夏文明的产生而产生的酒文化,在发展中也创造出了璀璨的光辉。
这段评述虽然每一句都很美,但却过于华丽和书面化,说的人别扭,听的人也在短时间难以抓住话语的主要意思。这也是源于对口语表达的理解有误。无论原素材有多枯燥和书面化,在此基础上生发出的即兴评述,语言都要力求通俗。试试将它“翻译”成口语:
在《国家宝藏》这个节目中,你可以看到越王勾践用的剑、王羲之的书法,还有其他的珍品。这个节目刚刚开播就已经刷爆朋友圈。我们国家历来就有“工匠精神”,在几千年的历史中创造出了许多传世之作。像大家熟悉的青花瓷、各种酒具等,你都可以在这里看到。
使用短小简洁的句子、简单明了的词语,有了这样口语化表达的意识,评述者的语言就好组织了,既不会把自己“绕死”,听的人也容易接收和消化。口语化的评述并非零散随意,也并非单调乏味,它的自如使用和顺利转换恰恰是评述者语言表达功力炉火纯青的标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