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三条路径

三、三条路径

先来看一个出现在即兴评述考场上的“有瑕疵”的话题评述例子。

例题61

可以播新闻的AI人工智能机器人已经出现,你怎么看?

评述:

最近两年,随着科技的发展,人工智能机器人也逐渐出现在我们生活当中,而对于人工智能机器人来播新闻这一现象的出现,我持一种中立的态度。首先,AI人工智能机器人播新闻它可以减少新闻播报中的一些失误,可以更精准地把新闻传递出来,但是,人工智能机器人它并不具备人类新闻播报员的一种亲和力和情感,它播出来的新闻相对僵硬,并不能很好地给对象……给人们产生一种好的对象感,听上去会有一些枯燥和乏味,并且它没有人类新闻播报员那种优美动听的声音,能更好地让观众去接受。所以我建议人工智能,机器人应该……用在更为合适的其他地方,新闻播报应该保留我们的人类播报员……人类播音员。

这个评述没有深入进去,虽然不至于是无效评述,但是有效的评述成分组织得不够有条理。这也导致了评述语言出现改述、无意义替代等多种问题。如何将话题即兴评述有条理地深入下去?

话题即兴评述可以明确三条路径,分别是先述后评、先评后述和边述边评三种。

(一)先述后评

先述后评,就是先叙述话题的主要内容,然后进行评论。述的方式可以是复述、描述或解说,内容集中放在前面;评的内容主要是对述的对象发表观点和意见,可以相对集中放在后面。一般评述人物、事件、见闻或者别人的讲话,都适宜采用这种方式。评述由评和述这两种基本表达方式构成,但就评述的性质来说,评是目的,述是手段。述要先点出评的对象、内容和范围,然后评才能做到有的放矢、有针对性。先述后评符合人们由具体到抽象认识事物的规律,因而是最常用的评述方式。

将这种评述方式拆分得再细一些,就是这样的路径:

现象→观点→分析→策略→展望

例题62

西安曲江池遗址公园,一名62岁的泥人儿艺人张师傅捏卡通人物在公园售卖,他有时也捏游客真人塑像。这些年因小猪佩奇火爆,他专门学捏后每天能卖出几十个,收入可观。通过多年积攒,张师傅已为子女买房。以此做评述。

针对例题62,按照前面给出的路径展开评述:

泥人儿是一门传统工艺,这些年来多在一些民间组织的活动中,比如山会、大集中见到,一些民间艺人所创作的作品,也大多以传统的人物形象为主,比如福娃、金鱼、长胡子老爷爷等。小猪佩奇是诞生于英国,引进后在国内迅速走红的一个卡通形象,由于样子很像吹风机,带有很明显的标识色彩。(现象)

这位捏泥人儿的老爷爷,其实是很新潮的,他看到小猪佩奇在年轻人中走红,就放弃了传统人物,而是来捏小猪佩奇,这就是一种与时俱进。(观点)

近年来经常听到大家呼吁保护民族文化,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但很多年轻人平时也不关心这些,而是忙于追逐一些手游、影视剧里的新的形象。由此可见,我们的很多濒临灭绝的民间工艺,如果能够灌注进新的时代色彩和流行元素,就可能带来新的生机和活力。(分析)

其实不只是泥人儿,我觉得其他一些工艺的发展,也可以借鉴这位爷爷的做法,跟上潮流,与时俱进。不过,我也想到小猪佩奇的作者要是知道自己的作品在中国被做成各种表情包、各种泥人儿产品,都不知道找谁索要版权费。(策略)

总之,复兴民族文化,保护悠久的手工艺,就要与时俱进,让传统的东西吸纳进新的形象,这才真正体现了大国重器和工匠精神。(展望)

先述后评,有助于缓缓导入,使得评述观点不至于太突兀,评述也更显得有理有据。先述后评比较适用于擅长叙事讲故事的人。

(二)先评后述

先评后述,就是先提出自己的观点,稍作阐述,再叙述材料以证明自己观点的正确性。这种评述方式,把评放在前面,首先立场坚定、旗帜鲜明地提出自己的观点,然后再点明评述的对象或内容,有助于引起听者的注意,突出自己的观点。一般是观点比较明确、肯定、集中,说话者急于表达观点时,更适合采用这种形式。

将这种评述方式拆分得再细一些,就是这样的路径:

观点→现象→分析→策略→展望

例题63

有人在朋友圈发照片说在迪拜旅游,却与同事在超市相遇。你对此怎么看?

按照前面提供的路径,对例题63进行的评述是这样的:

这种情况在生活中还是时有发生的,我对此的看法是非常不赞同的。(观点)

假装在国外旅游,想要炫耀自己生活的富裕,在朋友们面前充门面,不料却在超市里碰到了同事,感觉脸上挂不住。这真是够尴尬的。这种事在朋友圈还是时有发生的,听说有人会特意找一个定位,发自己在某著名地点的照片,在朋友圈炫耀。(现象)

看起来这事情颇为好笑,但也说明确实存在这么一群喜欢“打肿脸充胖子”的人。其实这类人活得挺辛苦的,他们既要费心费力撒谎来彰显自己的生活,又要绞尽脑汁地不断去圆谎,要知道,你每扯一个谎,就要多耗费更多的精力来圆谎。一不小心就会被撞破,会尴尬无比。(分析)

这类人,其实并不能说人品有问题,可能就是他们向往的生活暂时还没有得到实现的一种表现吧。其实这些人应当调整心态,面对真实的自我和现实生活,不要活在虚幻的想象当中,否则,不仅会在虚荣的谎言中迷失自我,而且还会受到周围人的疏远和鄙夷。(策略)

当你把精力放在真实的工作生活中,好好充实自己,加倍努力,你的梦想就会实现。(展望)

先评后述适合主题突出、观点明晰或评述者有自己创新性看法的评述。这一评述的好处在于,先将观点呈现出来,即兴评述的主题更加鲜明。

(三)边述边评

边述边评,就是一边叙述一边评论。这种评述方式通常会在比较从容、自由的状态下采用。在学校里,语文老师在串讲课文、评价作品的时候,或人们在谈论人物、评价事件时,都经常采用这种方式。边述边评,可以随着事件的发展或评述内容的增加、扩大,依次发表自己的意见,能使评述观点更加明确具体;同时,边述边评,有述有评,两种表达方式交替进行,也更加宜于维持听者的注意力。但述评以后要注意归纳小结,述评过程中不可浮光掠影,泛泛而谈。

边述边评的方式,更常用于“概念型观点”的即兴评述。评述路径如下:

概念→现象→观点→策略→展望

再通过例题42“如何看‘反向春运’”,体会这种评述路径的具体运用:

“反向春运”是指年轻人选择将老家的父母和孩子接来自己工作的城市过春节,也称“反向团圆”。近两年,这成为不少年轻人与父母共度春节的新方式。(概念)

近年来“反向春运”风生水起,过去“春运”一边倒的“单向流动”格局正在被悄悄打破,同时也为人们孝亲敬老和举家团圆提供了又一种地点与方式的选择。“反向春运”让一家人过年多了一种选择,既让子女尽到孝心,还更省钱更轻松。提到“春运”,在人们的习惯认知里就是节前集中回乡、节后扎堆返城的人口“大迁徙”。“一票难求”更加剧了众多旅客年复一年的疲累与焦虑。

每年,“春运”火车票都提前开售。“抢票大战”“一票难求”的大众槽点标签背后,是返乡客对于亲情的“虽远必达”。

面对每年“春运”运输资源倒挂的问题,很多在大城市打拼的上班族们,运用起“反向春运”的逆向思维。“春运”期间,从北上广等城市去往各个方向的车票都比较紧张,而从其他城市到一线城市的火车票反而比较好买一些。不仅票源宽裕,很多航空公司“春运”反向航线也价格优惠。越来越多的上班族们,也就换个过年方式,不再执着于抢春运回家的火车票,而是将父母和留守子女接过来,一起过个“反向春运”年。(现象)

我觉得,“反向”是一种特别好的新式过年法。

首先,工作地点离家远,春节假期短,旅途的疲惫和短暂的停留,会给这个年带来很多的遗憾。这个问题,“反向春运”可以解决。让父母提前来到子女工作的大城市,这样过年的时候,可以踏踏实实地陪七天,觉得不够还可以多待几天。成家的小伙伴们也可以不用纠结“是去你家还是去我家过年”,让双方父母都来,一大家子就在大城市团圆了。哪怕过年单位要加班都不怕,白天陪不上,还有晚上,回到家可以见到父母、吃到父母做的饭,这就是“反向春运”带来的幸福。

其次,不用费心安排单位的工作好早走一会儿或者在家多待两天,拜托家在当地的同事帮忙值班等。这些问题,有了“反向春运”就都可以解决。

最后,不用费尽心思、劳心劳力地去抢票,还可以节省不少不必要的开支。因为过年的票不好买,有的人抢不到二等座只能坐一等座甚至商务座,甚至花高价包车回家,而这些,“反向春运”也解决了。(观点)

其实“反向春运”是充分利用资源和时间的无奈之举,更多的人盼望的还是候鸟迁徙,到点归乡。对于运输部门来说,需要进一步挖掘潜能,提升服务。(策略)

“反向春运”的风生水起,过去“春运”一边倒的“单向流动”格局正在被悄悄打破;同时也为人们孝亲敬老和举家团圆提供了一种新的选择。其实,无论是“春运”还是“反向春运”,背后表现出来的,都是城市奋斗者的美好向往。(展望)

通过对例题42展开的边评边述可以看出,按照这个路径展开的评述观点与生活结合紧密,层次清晰,步步深入,有概念、有策略,这样高水平的评述就源自采用了合适的评论路径。

以上就是话题即兴评述的三种路径,评述者可以根据评述素材的不同和自己的惯用方式来选用,在每种评述路径的最后都可以采用延伸提升的方式来将整个评述提升到一个较高的层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