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的视角拓展

四、图片的视角拓展

一张图片是平面的,但评述者要把视角拓展开,将“平面”的图片做成“立体”的评述。

绝大多数用来做评述题目的图片已经表明某个立场了,这一点通常在图中会有所提示。本着思维的“顺向”“不否定原题”的原则,即兴评述应当在原题的立场上做提升和延伸,而不是推翻原题中的立场。

针对图片题目的拓展提升,可从纵向的延伸性联想和横向的拓展性联想入手。

例题71

这张图片虽然没有标题,但内容很直观,容易描述。由于图片中有“海外游学”和“高收费”的字样,可以从中看出原题的立场:对“海外游学”中的“高收费”是否定的。从背书包的学生们的身高可以看出,他们是少年游学者,通常为小学生。图片是对当下“小游学生”现象的批评。对这一原题中的导向,评述时不应当推翻。

基本评述:

从图中可以看出,这些小游学者们,组织他们出国的是他们当前就读的学校,而支持他们出国游学的是高额的费用。(复述图片)

这种游学是否是必需的呢?可能大多数情况下,是一种攀比吧。学校给提供了这样的机会固然不错,不过有可能在经济条件不一的孩子们中造成一定的攀比心理。经济条件比较好,能提供出国费用的,自然欢呼雀跃;而不能出国的,就有可能产生自己不如人的心理。(初级观点)

绝大多数的父母,都给了孩子很好的生活环境,不会缺衣少穿。但这种小游学者的生活是不是必需的呢?值得我们深思。

以上是根据图片内容做出的基本评述,大部分评述者都可以联想到。图片中给出的一个信息是“学校”,评述的联想也是围绕着“学校”展开的。基本联想的路径为:高收费游学→学校→父母。

再进一步的,就是延伸观点,需由浅入深。

延伸观点1.

游学虽好,但它不是基础教育,支持它的是高收费。不可能每个孩子都能说走就走。

假如一个孩子,全班都去国外游学了,唯独他没去,孩子的心理或多或少都会受到一些影响。那么,作为家长,有条件,可以让自己的孩子出国去增长见识;如果没有条件,不妨坦诚地告诉自己的孩子,让他理解父母,同时也认识到社会的残酷。我想这比强撑着让孩子出国游学得到的教育效果更好。

看上去,延伸观点1似乎和基本评述的观点差不多,但仔细看来就会发现,它的联想视角是这样的:高收费游学→学校→家长→社会。

和基本评述的视角对比一下,不难看出延伸观点1做了视角上的更高一层的拓展。

延伸观点2.

由此我看到两个方面:第一是高收费支持下的游学现象,需要量力而为。第二也要看到,这是社会进步的体现。与上一代人相比,中国人初次出国的平均年龄正在迅速降低。

有的小学一个班的学生,小学六年,出国率就几乎达到百分之百。这是祖国繁荣、社会进步的体现。面对这种现象,我们没有必要把它当成洪水猛兽,把这些人看成是崇洋媚外,毕竟社会进步了、发展了,即便收费高,有的人也有支付能力。但另一方面,量力而为,不攀比,学生和家长都要保持冷静的心态,才是我们要提倡的。

延伸观点2的联想轨迹是:高收费游学→社会→国家→学生和家长。与延伸观点1对比,这个联想又上升到了国家发展的层面,因而更深入了一层。

对一个现象进行浅联想和深联想之后,在这个基础上要进行拓展和提升。面对一张简单的图片,需要评述者有“俯瞰”它的格局。面对图片,评述者要想象着自己有了一个机会站在观景台上,拥有其他人看不到的视角,然后向听者积极地描述这个风景,同时传达自己的感悟,用自己的人生境界来丰富眼前的风景。

评述训练

请对每道题中的图片进行评述。

1.

2.

3.

4.

5.

6.

7.

你的时间

8.

选择

9.

10.

11.

起跑线

12.

13.

14.

15.

16.

岔路

17.

18.

19.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