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角度与核心点
虽然话题即兴评述的题目大多十分精练,但它含蕴的内容往往非常丰富,评述者围绕主题可从多角度展开即兴评述。
例题64
某高校餐厅有一位女学生买了22元鸭脖,因忘带饭卡要求使用微信支付,食堂阿姨同意了,但事后该女生举报食堂阿姨违规使用第三方软件收费,最终导致阿姨被罚款两万元,女生自己得到了两千元的奖励。你怎么看?
前面讲过评述的多角度问题。关于例题64这则话题的评述就可以从多个角度展开。
评述1.
这名女生遇到的真是现实版“农夫与蛇”,同情阿姨好心没好报的遭遇。
学校有学校的规定,对食堂阿姨也有专门的规定。遵守规定是没问题的。只是,你觉得阿姨占了学校的便宜,你完全可以托其他同学用饭卡替你打22元,然后你微信转给帮忙的同学22元。是你自己选错了求助对象,利用了食堂阿姨的善心,然后又来举报,破了阿姨的财,伤了别人有心帮助你的善心,而你自己得了两千元钱。这居然发生在高校大学生的身上,用过去的话就是“农夫与蛇”,用现在的话这就是说“钓鱼执法”。
评述2.
我觉得有几个要点要清楚。一是阿姨收了钱有没有帮她打卡,如果按这个数额打了卡就没有问题;如果没打卡也没有上交,而是自己收了,那就是私吞,这个是比较严重的。如果打卡了,那是这个制度不太合理。二是不管如何,这个女生去举报都不合理。如果她看到别人转账,她可以去举报,但她以自己未带卡为由,请求网开一面,让食堂阿姨帮她转账,然后又去举报,这明显有“钓鱼”嫌疑。
围绕着话题即兴评述展开的联想有纵式联想和平行联想。可以看出,评述1是纵向往深处挖掘的,多次点出“农夫与蛇”“钓鱼执法”,评述的核心点非常突出。评述2的联想是横向展开的,通过设定条件,围绕话题中的现象分了两种情况,分别展开评述,这种多角度分析做得很周密。两个评述角度不同,各有千秋,都是切题的。
话题即兴评述的素材虽然简短,但有时并非只有一个核心意义,而是可以辐射出不同的分支,评述者需要在各个分支中找一个核心点来做即兴评述的中心。
表5-2-1
从表5-2-1中的第一个例题可以看出,面对体育生加分这个话题,可以辐射出好几个分支,加分项目、加分多少等这些分支都与题目有关联,但在评述时需要选择一个核心点来集中进行评述。核心点要抓准,这道题的核心点可以放在“考试公平”上,抓准了不仅能做到命中要害,而且可以在这个基础上深入下去。
从表5-2-1中的第二个例题来看,上班族抱怨大量老年人在上班高峰期乘公交车出行,使交通挤上加挤,评述可以从老人的角度、公交建设的角度,还有上班族的角度等展开,这些都是评述的分支,但核心点可以抓住题目中的“大量”二字,这就在一个小切口上,找到了一个更好的评述点。老年人高峰时段乘坐公交车的问题之所以被推上舆论的风口浪尖,不是老年人不可以乘坐,而是一个“量”和“度”的问题。
话题即兴评述由于事件叙述简明概括,相对于长篇大论的新闻评述题目来说,减小了跑题的可能性,但由于多角度论证视角的存在,跑题现象依然时有发生。在多角度的基础上抓“核心点”是反跑题的重要一环。
例题65
李奶奶把和女儿的聊天截图贴满家中,内容是女儿的指导教程,如何使用电动马桶、支付宝看病挂号等。李奶奶说“新奇玩意儿的用法记不住,问多了又怕女儿烦”。对此你想说什么?
围绕例题65,下面是某个即兴评述考试中考生的评述实录:
近日,李奶奶为了更熟练地使用一些家里高科技的家电和一些手机软件,她把自己和女儿的聊天截图贴得家里到处都是。李奶奶觉得这些新奇的东西自己记不住怎么用,问多了又怕女儿烦。其实,这种现象现在在很多的家庭里是经常出现的。
随着现在高科技以及互联网的发展,许多高科技的家电以及各种比较方便的软件陆续出现在我们的生活中,其实这些东西的出现为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多方便,和很多……哦……比较……比较好的用处。但是对于老人们来说,老人他们比较习惯传统的一些东西和方式,他们并不会……他们并没有……并不会很熟练地去使用这些新奇的东西。对于他们来说,这些新奇的东西不但没有给他们带来便利,反而给他们带来了很多难处。其实作为儿女,如果想要让父母更方便,其实作为儿女我们与其选择这些高科技的东西带给我们的父母,不如选择一些更适合他们的东西让他们使用,如果真的想要让他们学会这些高科技的东西,那我们可以回到家中仔细地教他们如何使用,而不是单纯地只在网络聊天中告诉他们,这不仅不会让他们很好地学会怎样使用,反而会给他们带来许多困扰。
这段评述虽然说了3分钟,但有效信息很少,改述、无意义替代、无意义重复等语言问题反复出现,提炼之后大概只有这么几句:
高科技时代,电子产品的出现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多便利,但对很多老年人来说,如何学会使用它们就成了一个新问题。子女应该:1.别给他们使用新产品;2.要用就仔细教他们。
这样一提炼,就会发现考生这段评论太“水”,有效信息很少,在“别给他们使用新产品”这一点上,还有跑题之嫌。这一点超出了原话题材料的辐射范围。
再来看下面一段评述实录:
最近两年,有许多老人开始愿意去学习和接触一些高科技、互联网的新产品、新事物。我认为这是一种……十分好的现象。去学习和接触一些新产品、新事物对老人的帮助还是很大的。去学习一些新事物可以帮助老人更好地开拓他们的大脑和思维,可以预防老年痴呆这类病症的发生,有益于老人的身心健康。现在这些高科技的新产品、新事物以及手机软件都是比较方便的,可以为老人的生活带来许多便利。但是现在关于如何帮助老人去使用这些新产品、新事物也成了一个很大的问题。因为老人的……老人他的认知和学习能力要比我们年轻人弱得多,所以现在有很多人他们会选择用自制说明书的方式来帮助自家的老人去学习这些东西。像可以……像有许多人,他们以画画的方式和微信聊天的方式……来帮助老人去学习和接受这些新产品、新事物,这样……以这样的方式去教老人要比让老人去看那些……僵硬的说明书要好得多,可以帮助老人更快地……更能理解地去学习。而且我希望现在许多商家他们在设计这些高科技产品的同时,可以在其中增加一些方便老人使用的物品。让老人……让老人能更好地融入我们这个新社会。在当今时代,我们每个人都应该跟上时代的脚步,所以我们更应该帮助身边的老人去融入这个新时代、新社会。
这段评述只有2分半钟,虽然比前一段少了30秒,也存在一些语言问题,但有效信息多了不少,提炼之后大概有这么几句:
最近许多老人学习新的电子产品。学习新事物可以对大脑和思维有好处,有益于老人的身心健康。高科技产品也可以为老人的生活带来便利。但如何帮助老人学会使用新产品?因为老人认知和学习能力比年轻人弱,所以:1.可以使用自制说明书、画画和微信聊天方式,这比让老人看说明书要好得多。2.商家在设计高科技产品的同时,可以增加一些方便老人使用的环节,让老人更好地跟上时代的脚步。
通过前面两个评述的对比可以看出,面对话题即兴评述,一个重要的提分点是增加围绕核心点展开的有效信息。找出核心点之后,围绕着核心点,即兴评述还可以充分发掘大脑中储存的各种相关材料,增加一些感想和建议,这样的评述既有深度又有个性:
假设一个人能活到80岁,从退休算起,还有20—30年的时间。这个时间很长,完全可以学习新事物,更好地享受生活,也更好地为社会做一些力所能及的贡献。尤其是一些空巢老人和失偶、失独、失能老人,孤独感会让他们产生厌世情绪,甚至伤及身体健康。如果对老人的孝敬只是靠给钱、买东西,一味提供物质,而忽视心理需求,割断他们与社会的联系,只会加快他们衰老的速度。当老人对新鲜事物产生兴趣,向年轻人讨教时,不少人会表现出不耐烦情绪:“你都这么大岁数了,学这个干啥。”“说了你也不懂。”
其实对大多数人来说,“有作为”才会“有快乐”。老人也是一样,他们也有自由意愿,有归属、尊重和自我实现的需求,这些方面与年轻人无异。所以,我们要打破社会对老人的固有认知,充分尊重他们的各种选择自由。让“老有所学”“老有所为”以及“老有所乐”紧紧联在一起。我们每个人也都会有老去的一天,善待老人,也是善待每一个未来的自己。
由于话题评述题目本身表述高度精简,这就给一些不擅长讲话的评述者增加了难度。相对于新闻类的即兴评述材料来说,面对缺少材料的话题类评述题目,有些评述者容易感到原材料复述困难,说几句就无话可说了。要解决原材料过于简单这个问题,可以采用平行联想的方式,进行话语的拓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