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敛思维层级练习
聚敛思维在即兴评述中主要用于材料概括和观点凝练。它是一种以集中为特征的逻辑思维,把已知的信息、材料及可利用的各种因素向一处收束、聚焦,就像运用聚光镜把分散的光线聚集于一点一样。在思维过程中,评述者对许多信息进行选择、归纳和重新组合,使原先零碎的、杂乱的信息组成系统、条理分明、相互联系和脉络清楚的材料,并从中摄取有意义、有价值的观点。
在开始即兴评述之前,对材料进行聚拢性质的概括练习非常重要。做聚敛思维练习,通常需要教师提供篇幅较长、内容较繁杂的材料;按照三个层级练习,可以较快提升聚敛思维能力。“层级”是在纵向上按照大小来划分出明显的层次,从大到小,逐渐归拢为一个金字塔,梳理出逐渐递减的聚敛形式。聚敛思维层级练习可以通过60/20/10的层级练习来完成。(如图3-1-1)
图3-1-1 60/20/10层级练习
图3-1-1中从下到上显示了聚敛思维的层级练习流程。针对同一则材料,分别做出60秒→20秒→10秒的练习,越往上走,思维的聚敛性就越强。
下面是一个具体的层级练习。例题35总共有7个材料,3 500字。评述者通过10分钟的阅读思考,分别用300字、100字、30字概括出例题35的主要观点。
例题35
材料1.
早在1920年美军就开始截收、分析和破译日本人的密码了。在二战期间,美国人的情报工作组织得更加严密、有效。日本人直到二战结束,也没想到自己的密码会被美国人破译。
情报人员在二战中为美国立下的功勋是难以估量的,在整个太平洋战争期间,美国情报人员共破解了日本75种不同类型的密码。历史学家认为,密码分析至少在以下4个大事件中起到了促成作用:中途岛海战、山本之死、切断日本海上交通线和打败德国潜艇。根据专家的意见,密码分析使第二次世界大战缩短了一年,因此,它不只是一个偶然起作用的因素,而是一个重大的因素。
材料2.
下面谈一谈这位美国的天才密码破译员。约瑟夫·罗彻福特是个幽默而风趣的人,1905年2月12日出生于美国纽约州的一个普通中学教师家庭。他的父亲是个数学教师,培养起了他对数学的热爱。
1928年,罗彻福特毕业于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数学系。在他的毕业志愿上,他要求做一个与数字打交道的密码译电员。他的愿望如愿以偿,他被分到国务院密码室担任译电员。罗彻福特对密码破译的偏爱,使他在短短的时间里就成为密码破译的能手。他甚至能打开他不知道暗码的保险柜。他的同事们都认为他有特异功能,称他是“魔术师”。1936年,在密码破译上小有名气的罗彻福特被派往日本大使馆当翻译,同时也便于他更好地研究日本密码的破译。
1941年5月,日美关系日趋紧张,罗彻福特从日本回国后,被推荐到珍珠港太平洋舰队工作。他组织了一支专门进行密码破译的特别情报小队,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材料3.
1942年4月,罗彻福特的情报小组收到日本联合舰队发出的神秘而异常的情报:“AF”是日军即将发起重大军事行动的地点。但“AF”到底是什么地方的代号呢?罗彻福特为“AF”伤透了脑筋,彻夜未眠。突然,有一个人想起日本突袭珍珠港时曾使用过“AF”。罗彻福特情报小组的成员们立即翻查以前堆积如山的电文。经过各方面的推测和分析,罗彻福特断定:“AF”是太平洋中中途岛的代号。
“AF”的军事行动是一场决定美国命运的大战,在美军太平洋舰队司令部中极受关注。很多人不相信罗彻福特的推测。在这紧要关头,罗彻福特找到太平洋舰队司令尼米兹,要求中途岛守军司令部用明码发份密报:请求供应淡水。
尼米兹同意了罗彻福特的请求。很快,罗彻福特和他的小组成员们收到并破译了日本海军联合舰队司令长官山本大将从海上发往日本大本营海军部的一份密电:“据报‘AF’缺乏淡水,请速增派淡水供应船!”罗彻福特略施小计,终于证实了自己的判断:“AF”就是中途岛。
5月中旬时,罗彻福特掌握了日本联合舰队“AF”行动的全部计划和部署,包括日本舰队出发的准确时间、航线和准备发起进攻的海域……日本联合舰队山本司令还在梦想着再度取得太平洋珍珠港那样的辉煌胜利,却做梦也没有料到他的所有计划都在美军的严密监视之下。
1942年6月4日,日本做好充分准备的中途岛攻击失败。日本的航空母舰陷入一片混乱,美国舰载机从高空投下雷雨般的高爆炸弹,鱼雷穿梭袭来……
中途岛海战中美国人以劣胜优,击沉日本4艘主力航空母舰,取得了辉煌的胜利,这一胜利扭转了太平洋战争的局势。“中途岛的胜利是情报的胜利。”美国太平洋舰队司令尼米兹骄傲地说。“中途岛海战的胜利是英明地利用情报的胜利。”这是美国海战史专家莫里森分析后的总结。中途岛胜利取决于罗彻福特情报小组对情报的截收、分析和判断。
材料4.
1943年4月13日,日本人发出一份绝密电报。经过紧张的工作,罗彻福特小组成功地破译出这一情报的内容:日本联合舰队司令长官山本海军大将在下一个星期从腊包尔到布干维尔视察,以及返回的详细日程安排。山本是日本军方认为有胆有识、精明能干的指挥官。1941年12月,他成功地偷袭了珍珠港,使美国太平洋舰队几乎全军覆灭。
罗彻福特凭着他敏锐的判断力,断定这是一个绝妙的机会:为珍珠港事件报仇雪恨。这份情报迅速地递送给司令部的情报官,再转往美军太平洋舰队总司令尼米兹。
1943年4月14日上午11时,尼米兹将这份情报亲手递交给美国总统罗斯福。当天下午14时,罗斯福的命令传到了尼米兹将军的手中:“复仇”。1943年4月18日6时,山本的座机准时起飞。7时35分,美国“仙人掌”航空部队第339大队的18架P-38“闪电”式战斗机也同时起飞。9时35分,双方相遇,展开激烈的空中作战。9时38分,山本大将被击毙。
美国海空奇袭山本,是太平洋战争中最富有戏剧性的事件之一。山本的死,是日本在战争爆发后受到的最沉重的打击,被日本称为“甲级事件”。
尼米兹在战后不无骄傲地说:“当时我们可以破译日本方面的所有密码,我们完全掌握了山本被击落那天的行动计划。”袭击山本的成功,罗彻福特的功绩不可低估。
材料5.
以下是中途岛海战中罗彻福特破解日军密码的全过程:美国海军作战部长金上将要求情报部门密切关注日军的战略动向,太平洋舰队情报部门电讯监听站在约瑟夫·罗彻福特中校的领导下,开展了极其艰巨的密码破译工作。罗彻福特曾留学日本,是美军中的日本通,同时又是通信和情报分析的专家,凭借着丰富经验和娴熟业务,领导对日军通信密码的破译工作。罗彻福特向尼米兹保证,太平洋舰队永远不会缺少情报! 他和他的部下,数十名电台监听员、密码破译员、翻译和情报分析员,在警卫森严的珍珠港第14海军军区司令部大楼的地下室里夜以继日地工作,他们的工作环境几乎与世隔绝,更谈不上享受珍珠港迷人的阳光了。每周工作时间高达八九十个小时,日本海军90%的电讯往来都被他们截获。作为破译小组与尼米兹的联络人,霍姆斯海军少校这样评价他们:“你绝对无法相信,有人能在如此繁重的脑力劳动、如此巨大的工作压力下,坚持工作如此持久的时间!”
日本海军此时使用的是1941年12月启用的代号为JN-25B密码,该密码系统主密码由4.5万个5位数数码组组成,为增加安全保障,还配有5万组5位数乱编数码组,通信时发信方加入任意几组乱码数。其中一组告之收信方使用密码本的页数、段数,乱编数码组经常变更,但是主密码基本不变,这就大大便利了美军的破译工作。
1942年1月,日军伊-124号潜艇在澳大利亚达尔文港附近被美军击沉,美军随即派出蛙人潜入海底,打捞起了JN-25B密码本,使罗彻福特的破译工作获得了飞跃性的进展,至4月底,美军已经能够了解日本海军大部分通信秘密。美军更为幸运的是,日军原定于4月1日启用新的JN-25C密码,由于日军在太平洋上的迅猛发展,占领区面积十分广阔,要将新密码分送到分散在各地的部队手中,需要不少时间,因此日军将新密码的启用时间推迟到6月1日,这就使得日军在中途岛作战准备期间的大量电信往来,都不得不使用旧密码。
罗彻福特于5月20日截获并基本破译出联合舰队司令下发给各部队的长篇电文,掌握了日军的作战计划,只是由于日军始终用“AF”作为战役目标的代号,还无法确定哪里是日军的进攻目标。罗彻福特和尼米兹都认为“AF”是中途岛,根据长期以来破译的日军通信中显示,日军通常用A起头的两个字母作为中太平洋一些地区的代号,如“AH”是珍珠港,“AG”是马绍尔。记忆力过人的罗彻福特还从浩如烟海的电文中找到1942年年初的一份日军电报,电报要求水上飞机从马绍尔群岛起飞,中途在弗里格特珊瑚礁从潜艇上接受燃料补给,再飞往珍珠港;电文还提到要注意避开来自“AF”的空中侦察,从地图上分析“AF”只能是中途岛!于是罗彻福特心生一计,要求太平洋舰队司令尼米兹通过海底电话命令中途岛基地用明码报告淡水设备故障,用水困难。珍珠港的第14海军军区还煞有介事地回电:已向中途岛派出供水船!
5月22日截获日军电文:“AF缺水,攻击部队带足淡水。”一切真相大白。5月21日罗彻福特破译出日军有关作战计划的电文,彻底掌握了日军参战部队、兵力部署、航行路线等核心机密。
材料6.
1944年1月,澳大利亚军队在新几内亚捕获了一整套的日军密码本,美国陆军信号情报处也破获了一套指令系统,使日本密码的破译过程实现了完全自动化。截获的日本无线电情报被发送到阿林顿厅,这里是陆军信号情报处的战时新总部。很多次,日本人发出的情报还没到接收人手里,就被美国陆军截获并率先获悉了。由于日本接收信息的一方要用手工来解密,因此阿林顿厅总是比他们更先读到情报。在新几内亚获取密码本之后的一个月内,陆军信号情报处就破译了36 000份日本陆军电报,每天1 000多份。到战争结束时,每天自动破译的日本陆军电报多达2 500份。
材料7.
罗彻福特在密码破译上的天才,为美军的胜利做出了“默默无闻”的奉献。直至1986年10月,美国国防部才做出早在44年前就该做出的决定:为表彰罗彻福特在中途岛海战中所做出的卓越贡献,补授给他一枚国会功勋勋章。走上领奖台的是罗彻福特的儿子约翰·罗彻福特。1983年,罗彻福特带着遗憾离开了人世。
聚敛思维具有求同性和概括性,思维的特点是从无数个分散的点向核心集中。例题35文字材料很长,包含的内容也多,7个材料存在着前后重复、部分交叉和情节复杂的情况,但优秀的聚敛思维运用者,能够透过纷繁复杂的事件,经过提炼、浓缩、优化组合出有价值的共同的属性、共同的本质,得出带有普遍性的结论。想要即兴评述具有深度,聚敛思维训练是第一步。三个层级的练习,是分别从“大型”(60秒)到“中等”(20秒)再到“浓缩”(10秒)的概括;与此同时,评述者还应能够根据具体的要求,做出相应的不同时长和字数的概括。下面就是根据不同的说话时长要求做出的概括。
概括1.(300字/60秒)
情报人员在二战中为美国立下的功勋是难以估量的。在整个太平洋战争期间,美国情报人员共破解了日本75种不同类型的密码。密码分析至少在4个大事件中起到了促成作用:中途岛海战、山本之死、切断日本海上交通线和打败德国潜艇。其中,中途岛海战中美国人以劣胜优,击沉日本4艘主力航空母舰,这一胜利扭转了太平洋战争的局势。“中途岛的胜利是情报的胜利。”密码分析使第二次世界大战缩短了一年,美国的天才密码破译员约瑟夫·罗彻福特立下了汗马功劳。他和他的部下,数十名电台监听员、密码破译员、翻译和情报分析员,克服重重困难,为美军的胜利做出了“默默无闻”的奉献。1986年,美国国防部为表彰罗彻福特做出的卓越贡献,补授给他一枚国会功勋勋章。
概括2.(100字/20秒)
美国一直非常重视截收、分析和破译日本人的密码。在二战期间,美国人的情报工作组织更加严密、有效。日本人直到二战结束,也没想到自己的密码会被美国人破译。因为有了密码破译员罗彻福特这样的人,美军才能在对日作战中占尽先机。
概括3.(30字/10秒)
二战中,日本输掉太平洋战争的重要原因是密码被美国破译了。
概括1、概括2和概括3分别用300字、100字、30字概括出了这篇材料的核心思想。这也分别对应着中速评述语态下的60秒钟、20秒钟、10秒钟的语言表达时间。进行这三个层级的聚敛思维练习,可以迅速提升评述者的材料概括能力和语言表述能力,为下一步的展开评述打下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