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表演化
即兴评述通常是作为一个评价载体而存在的,评委在评判时,除了对评述者所表达的内容进行考查外,还要对语音、表情、动作等其他层面加以评判。即兴评述的表达形式本来属于公众演讲的范畴,它的表达应接近于生活语言,但之所以会有一些表演化的成分介入,是因为评述者为了获得好的评价而进行全方位的努力,就有可能加入表演化的成分。
怎么能在这种单向的即兴评述活动中表现得像是自然交流呢?
不要采用类似舞台表演或是类似朗诵的特殊腔调;在每个句子的结尾不要刻意提高声调;在评述过程中不要比平时的语速更快、更慢或语调更夸张。
即兴评述的时候,表达状态并非完全不需要修饰和美化,只是不要把表演的成分过多地加入进去;只需将你最习惯的当众表达的话语方式再稍稍加大一个码,通常就是合适的即兴评述表达了。
评述训练
1.宿迁市泗洪县某六年级女生骑车不小心刮花汽车后留道歉字条,车主向学校提出对该学生进行表扬,鼓励孩子们敢于承担的精神,同时对该学生索赔1元。你对此怎么看?
2.怎么理解“教育的目的不是培养精英,而是培养能够适应严酷集体生活的有协调性的人”?
3.如何理解“你怎么对待生活,生活就会怎么对待你”?
4.当前很多中国家庭里,养育孩子的压力转移到了老一辈人的身上。让老人带孩子,其实是一种变相的“啃老”。你对此怎么看?
5.北京市一中院未成年人案件综合审判庭发布了《未成年人案件综合审判白皮书》。根据法院成立8年来的数据显示,已满16周岁不满18周岁未成年人犯罪,占未成年人犯罪总人数的85.04%;已满14周岁不满16周岁未成年人犯罪,占14.96%,且犯罪手段残忍,后果严重。一位教授在接受采访时说,在做少年犯访谈时,好多少年犯自己知道14岁之前要大干一场,16岁之前也可以干,但是到16岁之后就要收敛点。你对此有什么看法?
6.“没有一颗诗心,你看不到过去,也到不了远方。”你对此怎么理解?
7.说说你眼中的“视频直播”。它应被鼓励发展还是用制度严管?
8.谈谈你对“共享汽车”的看法。
9.谈谈你心目中的本年度关键词。
10.为解决游客在景区吃饭难、吃饭贵的问题,国庆黄金周某景区推出“一元午餐”,受大家热捧。这种做法是否应该推广?
11.人们缺乏的不是才干而是志向,不是聪明加能力而是勤劳和意志。你怎么看?
12.低碳生活不会降低幸福指数,相反会使我们的生活更幸福。你对此怎么看?
13.你如何看待家长在孩子班级微信群里对老师的附和和追捧?
14.你怎么看景区执行旺季与淡季区别票价?
15.江苏某地把“卖身葬父”“埋儿奉母”这些中国古代“孝”的故事放在人流聚集的区域予以推广,你怎么看?
16.一份5岁娃的简历爆红网络。这个5岁小朋友的父母都是复旦大学毕业生,在外企担任高管。为了让孩子入读国际学校,父母设计了这份简历。简历显示,这位小朋友两岁开始听并跟唱诗歌,5岁会背百首古诗,英文书年阅读量超过500本,4岁半开始学钢琴,围棋取得11级证书,曾游历长三角各省市,去过日本和印尼等国家……许多网友看过这份简历后表示要跪,认为自己一辈子也比不上这孩子,当然也有人质疑这份简历。对此你有何看法?
17.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首次明确提出教师惩戒权,并将制定实施细则,然而现实生活中老师们却不愿接过戒尺。面对学生们的出格行为,如何评价越来越多的老师这种“惹不起躲得起”的心态?
18.世界围棋第一人柯洁和人工智能选手“阿尔法狗”进行了一场人机大战,结果柯洁以0∶3失败。事后柯洁在接受采访时直言:“阿尔法狗”太完美,看不到任何胜利的希望。网友因此事掀起了“人类是否会被人工智能淘汰”的大讨论。请发表一下你的看法。
19.越来越多的cosplay爱好者走上街头办漫展,cosplay也叫角色扮演,指模仿装扮虚拟世界里的角色,以动漫和游戏为主。有人认为cosplay是不务正业、浪费时间,而有人认为应尊重每一个人的喜好和权利。对此你怎么看?
20.如果你是家长,你会赞成“男要穷养,女要富养”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