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维发散与层递拓展

二、思维发散与层递拓展

做好了材料的概括工作之后,就要围绕观点展开评述了,这时就要用到发散思维了。如果说,聚敛思维的特点是一个“收”字,那么发散思维的特点就是一个“放”字。

(一)思维发散

发散思维是思路从某一中心向不同层次、不同方向辐射,从而引出许多新的信息的思维方式。

思维发散,顾名思义就是从一个“核心点”向周边尽可能多的想象空间去发散,去创造更多、更新的内容。在即兴评述中,发散思维可以加强思维的开阔度,多角度分析中的“横向观点”,通常就来自发散思维。

例题36

近日,一则村民祭拜“神高粱”的视频在网络上热传。视频中,在菏泽市定陶区仿山镇孙庄村,几名村民对着一株5米多高的高粱上香祭拜,现场鞭炮声不时传出。12月4日,这株高粱被当地警方铲除后,竟依然有人前来祭拜。

这株异样的高粱,不仅株高达5.7米,而且到了12月份还没有枯萎。该村村民说,这株高粱是一村民在今年农历二月种下的,一直长得比较粗壮。小麦播种的时候,高粱还没有成熟。由于长在路边不妨碍播种,就没有移除,谁知一直长到了现在。大概半个月前,开始有人来此烧香祈福,后来被人发到网上引得周边村民纷纷前来,场面一度十分“壮观”。大部分来烧香祈福的都是老年人,年轻人比较少,大家无非是来祈福祈平安的,也有不少人是凑凑热闹。

村民祭拜“神高粱”的事情惊动了当地警方。该村各个路口都有民警在执勤,对周边前来参观的村民进行劝导。涉事高粱已被当地民警拔除,现场仍有祭拜留下的香灰等痕迹。在高粱被拔除后留下的土坑附近,竟仍有“慕名”而来的人在祈福,偶尔还会有鞭炮声传出。

菏泽市种子管理站研究人员说,高粱在生长环境良好的条件下有些品种发生变异,株高是可以生长到5米多的。此外,今年冬季气温偏高,并且该高粱还处于结实期,所以没有枯萎。当气温低于其生长温度时,高粱就会枯萎的。

例题36是一则新闻评述材料,在即兴评述练习中,将思维横向推开,进行无限发散,会发现围绕这则材料,至少可分出7个“派别”的评述方向。

第一,“可惜派”的主要评述观点:

不拜就不拜吧,为啥要铲除呢?留着申请吉尼斯纪录呗。

第二,“反迷信派”的主要评述观点:

都什么年代了,还去拜一株高粱。感觉这些祭拜者,身体是当代的,脑袋是侏罗纪的。应该拔了,不然拜来拜去早晚会进化成远古人。

第三,“科学探索派”的主要评述观点:

这种变异的种子,说不定是育种的良好基因。匆匆拔出,这是多大的损失啊,说不定价值上亿的种子就这么没了。应该请研究高粱的科学家们研究一下,再出来解释一下,普及一下科学知识。

第四,“随它去派”的主要评述观点:

没信仰是不行的。人要有信仰,哪怕是个高粱秆也可以信。烧几炷香又不会造成什么太大的影响。

我觉得啊,让人拜一拜也没啥,反正不管拜什么都是一样的,都是去拜的人的心理安慰。再者,高粱不高还叫高粱吗?正常的高粱高度为2.1米,这株高粱长到5米实属罕见,大家喜欢拜那就拜呗,都是个人行为,也没影响到别人。

第五,“正本清源派”的主要评述观点:

这种苗有一个专有的名字,叫嘉禾,泛指生长茁壮的禾苗。在古代,就把这种生长异常的禾苗称为“嘉禾”。人们认为它们是政治清明、天下太平的征兆。如《宋书·符瑞志》:“嘉禾,五谷之长,王者德盛,则二苗共秀。于周德,三苗共穗;于商德,同本异穟;于夏德,异本同秀。”既然如此,拜拜也可。

第六,“趁机发财派”的主要评述观点:

其实可以趁这机会搞个丰收节,搞个旅游活动或者干脆就把这株高粱放在这里保护起来,正面宣传下,当作当地的一个标志性物件。

要是我,我就在旁边放一个鼎,鼎里装满水,水里扔点钱。

第七,“异想天开派”的主要评述观点:

5米多的高粱被拔了,几个人拔出来的?拔的时候也需要挖掘机强大的力量才能摧毁吧?

围绕例题36辐射出的这7个评述方向,来自7个评述者。假如是同一个评述者,能辐射出多少个方向?可以试着练习一下,寻找一种开放、多向、立体的思维空间,不拘泥于点、线、面的推延,充分利用所拥有的资料、知识和信息,从一个点向任何空间放射出去。面对评述材料,思维是否可以呈现出多维发散状态,决定了即兴评述时是否能够海阔天空、旁征博引。

(二)层递拓展

即兴评述中的层递拓展,最初是发散思维的一种层递练习形式。进行层递拓展练习的时候,可以找到一个中心词,然后通过增加定语的方式给它做纵向的限定,也可以通过不同视角的挪移来给它做横向的拓展。图3-1-2是结合两个例子对“层递拓展”的说明。

图3-1-2 “层递拓展”说明

由图3-1-2可以看出,层递拓展可以有两种方式:中心词增加定语和不同视角挪移,以“人工智能”为例,在“人工智能”这个中心词的基础上,层层叠加定语——“传播”“新闻口语传播”“新闻口语传播中机器人播报”等,不断对中心词“人工智能”进行纵向限定,推动进一步思考。以“二胎族”为例,通过转换不同的视角,从“二胎族”的“现象”,到“二胎族”的“优势”,再到“二胎族”的“误区”,经过视角的挪移,完成了横向思维的层递拓展。

人的意识是一个层级反映系统,由一个点出发,可以触发不同的想法。对于已经在这个连续体中获得全息反映经验的事物,一旦感觉到了,就可以激活各个层级的整体反映经验,这就是发散思维的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