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语病的六种类型
即兴评述中经常出现的表述类语病,是从说话人的角度总结出来的语病现象。即兴评述中常见的有违反量准则的略语、赘语,违反关系准则的散语,违反方式准则的模糊语、急语和缓语六种语病。
(一)略语
在语言学中,略语通常指较复杂名称的简化形式,而在这里,表述类语病中的略语现象表现为:说话人的口头表述过于简略,本人自以为话已说完,而听者却还未理出头绪,不知所云。
新加坡环境卫生搞得好,就是因为一些规定深入人心,比如不许随地吐痰,不许大小便。(不许随地大小便)
二胎并不适合所有的人。比如,各位评委老师,你们如果要了二胎,就是孙子了。(你们的二胎就跟你们的孙子差不多大了)
略语的出现往往源于说话人说话时思维主控能力不强,当众表达时受到干扰,导致语言不能与思维同步,只能用断断续续的浓缩语言表达思维,说出来的总比自己内心构想的内容少了一些,听的人要靠“脑补”来填补被省略的字词,方能明白说话人的意思。
(二)赘语
赘语现象就是在口语表达过程中充斥着一些啰唆无用的话。这些赘语,有的是无意义的重复,有的是过多地加入了“这个”“那个”“嗯”“啊”之类的与内容无关的指示词、语气词,也就是通常所说的口头禅,从而对表达造成干扰。
赘语与表述内容之间没有有机的内在联系,它是说话人在表述时强加进去的,有碍于信息的交流。它不仅出现在即兴评述中,也会出现在其他任务类型的即兴表达中,但由于即兴评述单位时间内承载的信息量更大,所以赘语出现的概率也更高。前面列举的改述、无意义替代、无意义重复等,很多都可归类于语病中的赘语。
赘语中包含的信息量如果超出需要的范围,就会加重听话人理解和把握话题主旨的负担。赘语多为无效信息,主要源于评述者语言发声的机械动作快于思维运动,因而不得不用赘语来填补因思维运动偏慢而导致的信息传递的暂时中断。这种问题可以通过循序渐进的思维表述训练加以解决。
口语传播具有转瞬即逝的特点,说话人有时需要采用对关键语句重复的方式予以强调,以加深听者的印象和理解,这种有意识、有目的的重复,与属于语病的赘语现象是不一样的。
(三)散语
散语现象是说话人在表述时把握不住话题中心,东拉西扯或答非所问,这种情况源于说话人思维机制的主控功能不强。在即兴评述中,往往表现为思维运动的主方向不能紧扣话题,很容易被非主题因素左右和干扰。
再以例题44的即兴评述为例,以下为另一评述者的评述实录:
我认为,我的认同……嗯……我认同这个观点,因为……因为随着时代的发展,随着……一代一代的兴起,现在的风气也是随之变化。攀比心……攀比心理、争强好胜心理……随之出……出现,嗯……嗯……“吃大餐”这种行为是……在我认为是……可以有但也可以不有、也可以没的!因为“吃大餐”可以……呃……因为学校出此规定是帮助学生树立起健康正确的消费观……嗯……在……一个地方有这么一位学生,他……他也是……盲从……同学们需要这个他们就……他就买这个,嗯……因为最近流行iPhone X……因为最近流行iPhone X,他没有能力去买,只能借校园贷,而他的……他……自从……贷……一贷……就借下一贷,然后……所以说以贷还贷,他的父母知道了,他的母亲知道了……很无奈,然后自杀身亡,学生也是非常懊恼还有懊悔。从此事件我们应该……反思一下,我们应该避免此类现象发生,……我们可以有这种好胜的……好胜心,但这种……没有实际情……没有按照实际情况来的这种……这种行为我们应该是避免的。我们应该学会理性消费,根据自身实际情况来……消费,……我认为学校出此规定不只是……帮助学生树立起健康正确的消费观,还有……养成勤俭节约的好习惯,……我们可以随着时代的潮流发展而发展,但我们不要……我们应该做到学生的……嗯……啊……我们应该……正确消费,避免盲从,反对攀比……理性消费,呃……
这一段评述的语言,像刮风一样,飘到哪里算哪里,缺乏一条清晰的主线,语言也缺乏起码的顺畅。下划线处就分别出现了改述、无意义替代、无意义重复以及未完转换等口语不畅现象,这道题评述的基本落点应该是“学生到酒店请客吃饭需向学校领导递交申请,在领导批准后方可吃‘大餐’”。评述的主线应该是“学校出台此项措施的初衷本是限制学生过度消费,帮助学生树立健康正确的消费观”,但评述者在评述中语言散乱不堪,甚至还扯到了“校园贷”。造成此种情况的原因在于思维四处乱飘,评述者缺乏对即兴评述这一任务类型的练习,所以飘离了原素材的主题。
散语主要源于思维在紧张状态下的运动无序。它往往表现为话题表述层次之间不连贯,各个子话题不完整。有时表现为第一点还没说完就说到第二点,第二点没说完就到了第三点。未完转换也是散语的表现之一。
(四)模糊语
即兴评述中出现模糊语,看上去是语言表达能力欠缺所致,其实它主要是思维到语言的转换环节出现了问题。犹豫表达就是模糊语的表现之一。
模糊语是听觉上的,而不是意义理解方面的,也不包括发声功能有障碍者,以及由于某种原因有意识地支吾的情况。模糊语主要是指发声功能正常,且有明确表述的愿望,却因吐字不清等原因造成听者理解困难。由于即兴评述的无文本特点,进行即兴评述这一语言表达的人要把大部分精力放在组织语言表达观点上,因此没有精力关注语音表达上的模糊不清,还有的时候是思维上的犹豫和飘忽不定导致表达上的迟滞,从而出现语音表达的犹豫、重叠,以致模糊。
(五)急语
急语现象很常见,通常表现为在评述时语言节奏过快,导致听者跟不上,让人听着头疼,理解吃力。图4-2-1就是评述者急语时的音频波形图:
图4-2-1 急语音频波形图
从图4-2-1中可以看出,评述者句子与句子之间几乎没有停顿,这就构成无停顿的急语。急语的出现往往源于三个原因:一是评述者本身就是语速较快的人,性格比较外向、急躁的人出现急语的概率要远远大于性格内向、平缓的人。二是评述者对即兴评述技巧掌握得不够好,刚冒出一点想法就急着说出来,潜意识中觉得有了想法不及时说出来就会转瞬即忘,导致语言和思维飙速度。三是有的评述者自恃即兴评述能力较好,对题目信息掌握得充分,有话说,希望在考场上有限的时间内说出更多的想法,生怕一有停顿就被考官叫停,因此滔滔不绝、连绵不断地说下去,导致越说越快。
(六)缓语
缓语和急语相反,是语言节奏过缓。缓语有两种表现,一种是每句话拉得较长,在其信息的中断处,不是靠赘语来填塞,而是借助单字发音时值的延长,也即通常所谓的拉长腔;另一种表现为评述时语句之间停顿时间过长,它和赘语一样对即兴评述有某种阻隔作用。图4-2-2是第二种缓语的音频波形图呈现:
图4-2-2 缓语音频波形图
从图4-2-2可以看出,这个评述者的话语不够流畅,由于缓语造成的中断较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