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兴评述思维的“顺向”

二、即兴评述思维的“顺向”

即兴评述如何准确地“抓取”信息点,从而给出合适的观点和立场?有一个简单的方法是顺应原材料中的导向,而不是否定原题的基本导向,逆势而为。

即兴评述思维的“顺向”,就是在即兴评述中遵循“不否定原题”的原则。即兴评述的材料是评述的依据,评述材料中有时已经给出了评述的主题,在这样的情况下,就要沿着材料所给出的评述主题的方向进行评述。这就是“顺向”。

例题39

人与人往来,难免会出现一些“小摩擦”,只要没有恶意,就要设身处地替他人着想。你怎样理解“宽容是一种美德”?

这道题本身有一个导向:“只要没有恶意,就要设身处地替他人着想”,也就是对“宽容”已经设定了一个导向,那就是“宽容是一种美德”,既然这样,评述时只需顺着这个主路往前走就行。假如评述者就该题目,沿着“我不认可这个观点,宽容是不对的,这样是纵容了作恶,应该培养有恶必纠的作风”思路展开评述,这就不再是“顺向”,而是逆题目而行了。如表3-2-1:

表3-2-1

不否定原题,不是说不可以有自己的观点,而是在原材料已经提供了鲜明的观点之后,不应再否定原材料中的观点来重打锣鼓、另起炉灶。即兴评述的“顺向”,并非完全不能有其他看法,而是要把握一个“顺向”的基本原则,若有其他观点,可以在最后作为补充观点或者设定条件说出来,而不应作为主线评述。

例题40

社会上有一种说法,叫作“人生如戏,全靠演技”。说出它的谬误所在。

这道题目也是如此,原题中已经明确要求说出其“谬误”所在,也就是已经将“人生如戏,全靠演技”这一说法做了“谬误”的定位,评述的时候只要沿着“谬误”来说就可以了,不需要再重新确定立场。

例题41

有人说,讨论校外培训机构的整治问题,从更大意义上看还涉及教育本质的问题,教育要培养什么人?教育怎样培养人?当成绩和分数之间画了等号,当教育与知识之间画了等号,当工具论成为价值坐标,我们是否已经遗忘教育本身的功能?因此,2000多年前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在《理想国》中提出:“教育的基本原理在于使人们在孩提时代就建立起良好的思维体系。教育无须强迫,也不能强迫,更无法强迫。任何填鸭式的教育方式只会让人们头脑空空,一无所有。”时至今日,这话依然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请以此做评述。

这个题目中虽然是“有人说”,但材料已经给出了一个观点,那就是柏拉图的“教育的基本原理在于使人们在孩提时代就建立起良好的思维体系。教育无须强迫,也不能强迫,更无法强迫。任何填鸭式的教育方式只会让人们头脑空空,一无所有”,且在题目中强调了“时至今日,这话依然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如果在即兴评述中否定了这一点,就是“逆行”,有跑题之嫌。

即兴评述中的“逆行”,可以从两个不同的方面来理解,一是前面说的逆题目而行,二是思维中的逆向思维。第一种“逆题目而行”,是在原题中已给出评述主题的情况下,推翻原题逆行,这种做法不可取,容易导致评述偏题。第二种“逆向思维”,仅指一种思维方法,是对司空见惯的事物能够“反过来思考”。逆向思维是即兴评述中应该具备的一种思维方式。有这样一个段子,一个大爷去市场买黄瓜,挑了三个放到秤上,卖家秤了下:“一斤半三块七。”大爷:“做汤用不了那么多。”去掉了最大的黄瓜。卖家说:“一斤二两,三块。”正当有人想提醒大爷注意秤的时候,大爷掏出七毛钱,拿起之前去掉的那个最大的黄瓜,掉头就走。这个故事中大爷的机智,就是源自他那种“逆行”的思维方式。很多时候,同样一个问题,我们换一个角度,会觉得豁然开朗,就是因为运用了逆向思维。判断“逆行”是否合理的关键点就在于原题中是否已经给出了观点导向。若原题中没有给出观点导向,评述者运用逆向思维说出的创新语言就可能带来加分。

例题42

如何看“反向春运”?

按照正向思维,对于大部分人来说,春节有时候难以让我们充分享受到真正的假期,实现真正的“团圆”。买票难,调休难,协调去谁家过年难。但是也可以搞一个“反向春运”,那就是“我回不去,可以让父母来”。这就是逆向思维、反向思考。

逆行,要把握好尺度,这是在“顺向”基础上的逆行,不是倒行逆施。即在大方向上遵循主流,不否定原题,而在小处进行创新,争取拿到创新分。

评述训练

1.春节期间,难免参加很多亲朋好友聚会。家长彼此寒暄时容易陷入一些中国式客套,让大人看起来是有“面子”的谦虚,很可能会不小心伤害了孩子的内心。中国式父母习惯自谦,喜欢当着外人的面“贬损”“数落”自家孩子。你怎么看?

2.2020年5月1日起,新版《北京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正式实施,个人混投行为最高将面临200元处罚。此外,餐饮经营者、餐饮配送服务提供者和旅馆经营单位不得主动向消费者提供一次性筷子等,否则也将面临罚款。你对此怎么看?

3.所谓屏幕时间,就是人在手机、平板、电视、电脑等设备上花费的时间。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就有专家提醒家长注意孩子花在电视前的时间,甚至曾在20世纪70年代掀起一阵“家庭无电视”运动。到了智能手机时代,手机、平板等电子产品之于儿童的罪状更多,小学生LOL(《英雄联盟》,一款游戏)上瘾、“熊孩子”偷拿父母手机打赏女主播、长期用眼疲劳导致视力下降……不光是这些停留在行为认知层面的负面影响,就在最近,卡尔加里大学的研究结果显示,屏幕时间过长会导致儿童发育迟缓。屏幕时间越长的儿童在与人沟通、精细运动以及表达自我需求方面的能力越差。因为当孩子坐在屏幕前时,他们往往什么都不做,也就不能锻炼到以上任何一种能力。

面对同样的问题,美国皮尤研究中心则用更“实锤”的方式证明了这一事实。研究中心利用核磁共振成像技术扫描了4 500名9—10岁儿童的大脑,结果发现每天屏幕时间超过 7 小时的儿童,大脑结构出现了明显的差异——大脑皮层提早变薄了。而研究证明,大脑右半侧的皮层越薄,人就会遭受越多的认知问题,难以正常处理社交刺激,甚至加重抑郁症的风险。你怎么看?

4.教育部部长陈宝生提出要让小学生开“心”起来,让初中生“心”乐起来,让高中生“心”活起来,大学生“心”静下来。对此你有何看法?

5.数学家苏步青把“会前会后”“饭前饭后”的时间比喻为零布头,加以利用,他在参加五届三次人大会议期间,抓紧空隙时间完成了《微分几何》的后半部分。他说,别看时间零碎,分分秒秒的时间好比零布头,只要充分利用能做不少事情。时间,本来是一定的,但对善于利用安排的人来说,是走向成功的不可少的助跑器。你怎么看?

6.近年来,随着网上支付、手机支付的快速普及,非现金支付渐渐流行,现金支付反而不太受商家待见,一些商家甚至变向拒收现金。你怎么看?

7.高考期间不少考生家长为了方便,就在考点附近预订宾馆。然而,记者走访发现,某地近半数的考点附近宾馆价格飙升,涨幅高的达到平时价格的3倍左右。你怎么看?

8.人工智能不仅是一个技术问题,也是一道治理考题。以无人驾驶技术为例,在全球范围已出现多起事故,甚至造成人员伤亡,然而,并没有法律对此做出明确规定。对此你有何看法?

9.近期校园中攀比之风渐长,“学生不比学习却比鞋子”,甚至有学生要求家长购买最昂贵的进口鞋。某中学面向学生家长的微信群通知称,为了防止攀比行为蔓延,弘扬勤俭节约美德,要求学生不得穿进口鞋进入校园。你怎么看?

10.贵州某中学老师在开学时提水桶给女生卸妆的视频热传。视频中,老师用毛巾蘸水给学生逐一擦脸卸妆,引发网友热议。校方表示,学校学生绝大部分为留守儿童,缺少家庭引导。此前学校已多次禁止初中生化浓妆,但效果不好。这次方法可能有点过,但是为了对孩子负责。你对此怎么看?

11.安徽阜阳一名年过八旬的农村老人,在义务捡拾垃圾时,不经意间成为人人称颂的“网红”。这位老人因此先后被评为当地的道德模范和好人。近日,老人在领到5 000元奖金后,考虑到自己衣食无忧,决定为社会做点有意义的事。于是,他拿出自己领到的奖金,自费印刷上千本《弟子规》,免费赠送给镇上所有的学龄儿童。他说,自己因为年幼时家庭贫困,受到的教育少,但他始终认为,祖宗传下来的好传统不能丢,国学经典要从娃娃抓起。你怎么看?

12.北京天安门广场,一男子为了让父亲看升旗仪式,让老父亲坐在了自己的肩膀上。升旗期间,老父亲激动地不断鼓掌。对此,你怎么看?

13.根据美国消费者产品安全委员会最新的数据,平均一年接到的练习瑜伽造成伤害的病例有5 500例左右。看似不多,不过,“美国运动数据”指出,平均每一万例瑜伽损伤中只有两例得到报告并纳入统计。也就是说,这5 500人只占瑜伽受伤总人数的1/5000,总人数应该是2 750万人。而在中国,每年因练习瑜伽而受伤的人数是这个数字的1.7倍。关于瑜伽有伤身体的报道一直层出不穷。你怎么看?

14.近年来,电视剧注水现象日益增多,一些电视剧为了拉长剧集,生硬地加戏,一个用20集就能讲完的故事,非要用50集甚至更多集来完成,制片方和播出方赚得盆满钵满,受煎熬的却是观众。对此你有何看法?

15.进入21世纪以来,已有18名日本人获得诺贝尔奖,距离日本2001年提出的“50年30个诺贝尔奖”的计划,已经实现了一大半。对此你有何看法?

16.为了弘扬传统文化,由中医药管理局牵头,在浙江省五年级小学生中开设中医课。你怎么看?

17.《西游记》中孙悟空“七十二变”化身小虫,钻到妖怪肚子里,表现了古人对微观世界的大胆创想。近日,我国某科研团队研发了全球首个液态全柔性智能机器人,能“七十二变”的“血管医生”让神话成为现实。你怎么看?

18.2020年“五四”青年节前夕,bilibili网站献给新一代的青年宣言片《后浪》在央视一套播出,并登陆《新闻联播》前黄金时段。

该视频中,国家一级演员何冰登台演讲,认可、赞美与寄语年轻一代。“你们有幸遇见这样的时代,但时代更有幸遇见这样的你们。”随后,这段演讲在朋友圈刷屏,有网友赞其为“《少年中国说》现代版”。而那句“心中有火,眼里有光”更是成了年轻人的代名词。请对此进行评述。

19.《向往的生活》《青春旅社》《亲爱的客栈》是近期“慢综艺”的典型,海报、宣传语都是相同的“岁月静好”风格,都在向往远离大都市的淳朴舒适生活。请你谈谈对慢综艺、慢生活的看法。

20.春节庙会是我国古老的传统民俗文化活动,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经济水平的提高,近年来国内各地每逢春节都会组织一系列的庙会活动。谈谈你对传统民俗文化活动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