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

(二)

去年以来,技术部增加了一项工作内容,就是利用数据优势,对新闻报道做统计分析,对工作是有促进的,很具参考和指导价值。周末翻阅了关于“金观平”稿件传播情况的统计分析,同样颇受启发。

据统计,自2020年8月23日至2021年12月31日,金观平在报纸端共发稿170篇,平均2.9天发1篇,除有5篇在其他版面见报外,均坐镇头版代表本报发声。共获转载26693次,其中53篇转载数超200次,占比31%;产出微信10万+7条、100万+16条,其中《适度超前推进基础设施建设》等阅读量逾700万;多个相关话题引发热议,阅读量达百万、千万并登上微博热搜,最高阅读量话题#中国不可能重新大上煤电#累计达3.2亿。报告认为,金观平爆款稿件频出,体现出报社的站位和视野,起到了有效引导舆论的作用,已成为经济日报社名副其实的“金”字招牌。

技术部能作出这样的分析,是有眼光的。从2021年6月技术部开展评论稿件统计算起,金观平发稿数只占同期评论稿件的4.9%,转载数却占11.5%;在13个统计周期(双周)中,金观平分别10次列评论稿件作者、栏目转载榜首位;同时,在各平台阅读量排行榜中也都稳居前列,各平台转化率普遍高出1到2倍。统计还显示,去年有21篇金观平文章被评为A稿,反映出整体质量较高,更受其他媒体和读者关注,也成为本报评论稿件的一个标杆。

难得的是,这个报告还对参与撰写的各个作者、传播率低的稿件特点、平台转发共性规律进行统计梳理,作出分析归纳,读来很有针对性,对改进工作是有可操作性的。印发后,大家不妨花点时间读一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