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今后工作
总编室工作是重中之重,不管是报纸还是融合发展,都需要总编室投入更大的力量和热情,让版面和报道更出彩,带动报社各项改革工作顺利开展。
一是加强顶层设计。此前,总编室牵头对明年的改版工作进行了研究,对版面设计和运行流程提出了初步方案。目前,对于明年的版面是进行大改、中改还是小改还在思考之中,版面继续集中在总编室还是适当由相关采访部门分头承担,采编合一、采编分开在具体情况下哪种方式利大于弊,还要深入研究,听取各方面意见。但是版面结构和版面构成应该明确,要登我们独家的、有深度的、有价值的、研究性的东西,一般性的消息类、新闻性稿件越少越好,一般的通讯类或见闻式稿件越少越好,要加强深度报道,更加关注经济领域,更加突出经济特色。经济日报的旅游版就不能是写游记,而是要写旅游经济,写旅游产业。
二是加大报道策划。在现在的媒体竞争环境下,没有高人一筹的策划报道,是很难引起重视的。编辑约稿子、主动地策划,现在看还不够多,有时反而感觉越来越少了。只要是经过策划的报道,就会比较好看。稿件来啥用啥,报纸怎么会好看呢?总编室要打主动仗,加强策划,“视点”工作室就是要每天策划,把重点焦点集中放在经济领域。
三是优化人员配置。现在报社确实缺人,各个部门都打报告希望补充人员。但我们也要明确,人员不可能大面积补充,重点在优化人员配置。刚才的发言中,好几位同志都提到了报社现在开展的“减量化改革、高质量发展”,说明这个理念、这种思路、这项工作已经得到了大家的认可。减量化改革是手段,高质量发展是目的,要通过改革,集中精力做好做优我们的各项工作。
四是体现专业特色。这是最重要的,也是我这次最想说的。我们的编辑要表现出经济日报的水平和专业性。目前我们给多名记者开了个人专栏,这在中央媒体中是少有的,其目的就是通过专栏体现专业性,同时培养一批名记者。目前,顾阳同志的“每周经济观察”基本立住了,连俊同志的“国际经济观察”要继续努力,杨忠阳同志的车评专栏要给他创造良好外部环境,这3个专栏坚持得很好。也有人跟我提出要开专栏,我并不反对,但我也有一句话,你得坚持住,写一篇两篇、十篇八篇就不写了,那是不行的。写专栏是很严肃的事情,要有实力、精力、体力,编委会对此会有评估。记者编辑一定要在某一方面成为专业人士、行家里手。编辑是要做研究的,在日常工作中要注意积累,不能拼一个版完一个版,要深入研究,用心在专业化上下功夫,往深里走,精研某个领域,实现自身的进步发展。上级称赞前不久经济日报对蚂蚁集团暂缓上市的报道做得很漂亮、很好,并希望我们成立金融轻骑兵,能在金融领域有所突破。我们虽然有好几个人跑证券市场,但还算不上行家里手,稿子分量还不够,写得轻飘飘的、还不够专业。几经修改,这才有了专业性强的稿子。企业报道也是专业性强的领域,编辑还得加强研究,例如头部企业、高科技企业有哪些特点,第一代的企业家逐渐沉寂,现在处于什么状态。这方面,我们要向中国企业家杂志学习,他们这类报道做得比我们深、比我们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