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篇合格的“经济聚焦”专栏稿

一篇合格的“经济聚焦”专栏稿

2022年3月17日·星期四

今天头版头条刊发的《国务院金融委会议研究当前形势回应市场关注——稳增长稳市场更提振信心》(记者李华林),是一篇新闻性、时效性很强的好报道。

围绕目前国际国内形势,特别是资本市场发生的剧烈动荡,刘鹤同志昨天主持国务院金融委会议,分析经济形势,研究应对措施,海内外都高度关注。在这种情况下,经济日报应当发声,且要善于发声。值白班的张曙红同志及时安排调度,财金部杨国民同志和有关记者闻令而动,当天晚上经编辑审改后推出,夜班处理也是突出到位的。

这篇报道好就好在及时性上,体现了我们在重大新闻、重大事件、重大问题面前不失声、善发声的要求和特点。曾几何时,像这样的情况我们很少发声,即使发声了,也是一两天甚至更长的时间之后,真所谓“黄花菜都凉了”,显不出经济日报应有的作用,无足轻重、可有可无、边缘化也就这么一天天形成了。近年来,我们强调敢发声、善发声、快发声,还是见了明显效果的。正是由于我们的工作机制在发挥效用和动能,各层级采编人员都在自觉抓新闻、抢新闻、做新闻,才展现出越来越强的新闻竞争力和工作执行力。

“经济聚焦”是个老专栏,但是质量一直参差不齐,因为内容体现不出“经济聚焦”的基本要素,夜班上版后多次删掉了专栏名。今天的这篇,称得上是合格的“经济聚焦”专栏稿。当然,因为时间太紧,这篇稿件打磨还不够细,层次也不够清晰。像这样几千字的稿件还是应该分小标题的,那样会更便于阅读。

今天的“经济论坛”稿也不错,《巩固经济回稳向好势头仍需加力》(记者熊丽)呼应了头条,对于我们坚定信心迎难而上、保持经济平稳健康发展,是可以起到正面引导作用的。

看着采编业务工作在不断进步,成效日益显现,令人十分欣喜。希望同志们总结经验,再接再厉,争取更大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