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金观平”金字招牌擦得越来越亮

把“金观平”金字招牌擦得越来越亮

2022年4月21日·星期四

这周一的总编辑办公会,增加了业务研讨环节。产经部黄晓芳、财金部李华林两位同志分享了撰写金观平文章的认识、体会和感受,准备充分,思考深入,评论部主任齐东向同志还做了精准点评。听下来很有启发,直接的感受就是,年轻一代经济报人正在迅速成长。

一年多来,我们坚持评论立报,采编人员贯彻编委会工作部署,在评论采写中下大功夫,花大力气,取得明显成效。“经济论坛”专栏稿金观平文章,就是这一成果的集中体现,是评论工作发展进步的集大成者。参与这个专栏撰稿的40多名同志勤奋工作,艰辛付出,为评论水准提升、报纸质量提高做出了重要贡献。

资料显示,首篇金观平文章是2020年8月23日1版刊发的。新一届编委会8月19日接手,几天后就推出金观平文章,不是偶然的,也不是随随便便的。到2021年12月31日,刊发金观平文章170篇,今年以来又刊发了78篇,总数达到248篇。包括各类节假日在内,平均两天多见报一篇。今年的传播统计数字还没有做出来,此前的170篇稿子传播如何呢?统计结果是,网上转载量为26693次,平均每篇稿子转载157次。稿件的影响力怎么样,这些数字还是有一定说服力的。

在技术部的统计中,“经济论坛”一直列所有专栏转载榜首位。在金观平作者中,有7人转载数超过1000次,24人转载数逾300次。显然,这跟我们二三十年前一篇稿子的影响力,是不可同日而语的。

对金观平文章进行统计分析后,技术部得出这样几条结论:一、金观平已成为经济日报名副其实的金字招牌;二、金观平已成为报社评论立报的排头兵。要说起经济日报的评论,就不能不提到金观平;三、集体智慧促进金观平文章量大质高。作者都是主要采编力量,包括采编部门,也包括驻国内国际的,年龄大部分处在30至50岁之间;四、评论推广机制加持金观平大放异彩。特别是去年下半年以来,文章在学习强国、微博平台、头条等都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力和广泛的覆盖面。

虽然大家对金观平都熟悉、知晓,但仍有必要进一步去认识金观平。因为还有少数同志对这个专栏有模糊认识,稿件定位不清晰,把握欠火候,着力点不够准。对金观平文章,我用这么一句话来概括定义:金观平文章是经济日报的以经济问题、经济热点、经济现象为主要对象的观察性的评论言论。

具体而言,这个专栏文章首先是独属于经济日报的;其次主要讲的是经济范畴,否则就难以契合“经济论坛”这个专栏;第三是观察性的,且是有深度的,一定是观察性的深刻思考、独到思考;第四要符合评论写作规律和要求,是合格的评论稿件。这四个概念,缺哪一个都是不全面、不合适的。

可以说,金观平文章是我们举全社采编力量打造的品牌专栏,必须高度重视、认真对待、精心呵护,要把这块经济日报的金字招牌擦得越来越亮,逐步形成人人争当金观平的局面。同时,还要号召大家努力做一个优秀的金观平。

如今,报道任务是越来越多,业务要求是越来越高,工作压力是越来越大。尽管如此,也希望同志们还是要对金观平多一点支持,多一点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