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为什么要办数据版?
数据版,是经济日报今年开办的一个全新版面,在经济日报近40年的历史上,可以说是没有过的。据了解,其他中央媒体也少有开设这样一个版面的,或许零星的、偶尔的有一两个版,但像经济日报这样,投入这么多人力资源、版面资源、第三方资源,将版面刊发纳入日常运行之中的,作出固定化、制度化、长期化的安排,可以说是“仅此一家”。那么,为什么要办数据版呢?
首先,办数据版是数字经济发展的需要。习近平总书记特别重视数字经济,并将数字经济提到了“事关国家发展安全大局”的前所未有的高度。他在中央政治局第三十四次集体学习会上指出,数字经济发展速度之快、辐射范围之广、影响程度之深前所未有,正在成为重组全球要素资源、重塑全球经济结构、改变全球竞争格局的关键力量。今年以来,滴滴赴美上市数据问题、携程美团“大数据杀熟”问题集中爆发,无不凸显出移动互联网时代,数据作为核心资源的极端重要性。经济日报作为中央党报、经济大报,理应当仁不让,主动担当,在数字收集、整理、归纳、挖掘、分析、利用方面有更多新尝试、新作为。
其次,办数据版是“减量化改革,高质量发展”的题中之义。一年多来,经济日报践行“减量化改革,高质量发展”的办报理念。所谓减量,不是单纯地减少新闻报道数量,而是为了做大特色报道的这个增量,留足优质报道的余量,实现报社发展的高质量。打造和推出稀缺资源、优质内容、优秀作品,是经济日报高质量发展的主要目标,也是办好经济日报的重要着力点。做到了这三点,质量就必然过硬,读者就必然爱看,就必然受到受众欢迎。数据版,正是实现上述“三合一”的重要抓手之一。
再者,办数据版是经济日报彰显经济特色的一个路径。经济特色,是经济日报有别于其他中央媒体、避免千报一面的核心优势和突出要求。大数据时代,买与卖、购与销、上游与下游、进口与出口等等一切经济行为,都是可以用数据加以呈现和反映的。数据在经济行为中全过程、穿透式的存在,让一切经济活动、经济事件、经济报道,也都绕不开数据。一定程度上也可以说,经济特色集中体现在数据上,用数据来展现经济特色,正是好马配好鞍,篱笆配栅栏——再合适不过了。
最后,办数据版也是行业企业的共同需求。单一的个体消费、企业经营、产业发展数据,可能并不那么引人关注,意义也有限,可连续的、全面的、系统的数据,价值和意义就不言而喻了。如果经济日报能通过数据版这一载体,将经济社会生活中的新趋势、新动向和新亮点,持续、系统、全面地加以呈现,这对生产端、消费端和研究者乃至政策制定者而言,都具有不同一般的意义。满足需求,自然就会产生价值。
特别是,在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下,消费行为的底层逻辑在变化,消费心理的底层逻辑也在嬗变,消费自身也在“稳字当头、稳中求进”的经济工作要求下,被赋予了更大的意义和更多期待。连续的、系统的、全面的数据,是分析、研判消费热点、消费趋势的不二之选。
正是基于以上几点考虑,经过2020年底一系列意见征集座谈会,我们认为,一个以数据为核心内容的新闻产品,或可成为经济日报的一个特色和亮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