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一年来办数据版的启示
从2月21日第一块数据版首次亮相,到12月5日第100期数据版精彩呈现,一年来,数据版团队如期完成了年初的预定目标,为经济日报开发数据资源、强化数据禀赋、打造数据核心竞争力,进行了积极探索和有益尝试,初步走出了一条符合经济日报实际的数据产品化之路。这也带来一些可贵的启示。
启示一,经济数据开发利用的潜力还很大,空间还很广,可谓是一片蓝海。中国拥有14亿人口,近4亿中等收入群体,同时也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有着逾1.5亿市场主体。如此庞大的基数,如此活跃的市场,每分每秒都会产生海量的、庞大的数据资源。而这些数据资源,如果能用恰当的底层逻辑进行收集、整理、归纳、分析并形成有关报告,就一定会具有很大的价值,也一定会产生广泛的关注。当前,我国正加快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全面、系统、科学的数据分析,无疑将为新发展格局的形成提供有力支撑。在这一过程中,数据开发利用必将迎来前景无限的蓝海。
启示二,深挖数据背后的数据、价值背后的价值、意义背后的意义,数据产品才更具有核心竞争力。今年以来,数据版也曾以权威部门发布的数据为依托,推出过几个数据版。但由于数据开发能力缺失,又无法获取更多分项数据,这些数据版往往只是把已经发布的数据做了再次呈现,意思不大,意义也不大。而后的100个数据版,则是依据京东平台的各类消费数据,再由数据版团队针对研发端、生产端、消费端各环节潜在的数据需求,精准挖掘数据背后的数据。这些数据是独家的,是首发的,是全新的,是专业的,也是不可替代的,因此产生的价值和意义也就不可同日而语了。
启示三,要继续发扬和坚持“开门办报”的优良传统。经济日报是中央党报、经济大报,在政府机关、研究机构、市场主体中拥有大量高质量的读者群体。同时,在媒体格局之中,经济日报是主流、权威、公信力的代名词。这是经济日报的长项和长处。但正所谓:高手在民间。京东作为平台型公司,每天都生产出大量的经济行为数据,且有着强大的数据开发利用能力。双方合作,就是“强强联合”。如今的数据版,既有经济日报的独特禀赋,又有京东独家数据资源、强大数据开发能力的强力支持,这才能坚持下来,越办越好。
启示四,高质量产品是办好报纸、办好新媒体的重要条件。今年以来,经济日报践行“减量化改革,高质量发展”的办报理念,坚持“内容为王”,充分发挥经济日报的资源和优势,努力为受众和其他传播机构提供有经济日报特色、有经济日报水准的优质内容产品。数据版就是其中之一。我们狠抓经济评论言论,狠抓深度调研,狠抓企业报道,推出了一系列引起良好社会反响的报道,报纸影响力在增强,新媒体影响力也在增强。这表明我们“减量化改革,高质量发展”的路基本上是闯出来了,方向是对的,要坚持不懈走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