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重大的舆情应急管理

一次重大的舆情应急管理

2022年5月4日·星期三

这一两年,我还没有哪次内部讲话会如此慎重,也没有哪次业务工作会议会提前准备讲稿,而且是长篇大论的讲稿。只有这一次。

我一直不喜欢念稿子,除非不得已,除非很正规的场合。一方面,大多数会议尤其是报社内部业务会议,没有必要正襟危坐、过于严肃死板;另一方面,也不愿意给工作已很繁重的有关同志平添更多的工作量。再者,大多数情况下也不必搞言之凿凿、不苟言笑那一套。但这一次,不同寻常。

去年11月中下旬,《新东方不应照搬李佳琦》一稿引发的舆情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爆发,同志们是始料未及的,我自己也是多少有些意外。说句心里话,从接任一把手后,处理过几次复杂的矛盾,因为事情本身的性质,知悉的人很少,且效果也是好的。但像这样人声鼎沸、众口铄金的情况,恨不得地球人都知道,算得上是前所未有的,经济日报发展史上也是少见的。接连那几天,报社上下人心浮动,笼罩着惶惶不安的情绪。正确面对、妥善应对成为当务之急,容不得有丝毫大意和疏忽,而做一次全面周到而有引导力的讲话,以统一思想、统一认识又是第一要务。只有把事情讲清楚、讲明白、讲到位、讲透彻,才可能稳定人心、稳住大局。

为此,我把讲话时机选在周一的总编辑办公会。出于能让更多人现场聆听,以免层层传达信息衰减甚至以讹传讹的考虑,我决定把办公会调整为扩大会,要求报社职工能参加的都参加。剩下来,就是讲什么、怎么讲了。鉴于此事涉及面广、影响力大、舆情复杂,稳妥起见,打消了拟订提纲、现场发挥的一贯做法,改为提前准备讲稿。我把总编室的同志叫来,说了一个多小时,明确了讲话重点和主要内容,要求照此起草整理、补充形成初稿。周末加班,我又接连反复修改,最终有了这次会议的讲话稿。

回头来看,这次讲话虽然不能说多么圆满、多么理想,但确实在特殊而紧急的情况下发挥了非同一般的作用,对于应急状态下的舆情管控、职工思想情绪的宣泄引导、对报社改革发展稳定大局的维护,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那次会后,很多同志都从不同的角度予以分析解读,总体上也都是积极向上的。可以说,达到了预期甚至超预期的目的,使这次舆情不仅没有酿成影响报社向上向好局面的重大危机,相反,对于凝聚人心、增强信心、坚定决心,对于团结干部职工开创事业发展新局面,还起到了加速和提振的效果,可谓化危为机,趁势而上,算得上是一次比较成功的应急管理,也充分体现出编委会应有的担当和把控大局的能力。

吃一堑长一智。经过这场舆情的洗礼,当事人无疑变得更为理性与成熟,干部职工愈加自信自强,而经济日报社也必然地因此更有底气和活力。教训让人聪明,失利教给人智慧,而挫折只能让我们更加强大!

现在,再读一读这次讲稿,对于做好当前报社的各项工作,也是有意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