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明年数据版如何出新出彩

第四,明年数据版如何出新出彩

数据版办到100期,的确不易。但100期不是终点,而是一个进阶更高维度的原点,一个通往更高质量的起点,一个迈向更新未来的出发点。2022年,数据版要增加一些前瞻性、警示性的内容,包括增强忧患意识,反映正反两方面数据等等。此外,也还要在三个方面加强探索实践。

第一点,要站得更高、看得更远,不断拓展收集整理、归纳分析、开发利用的数据报道新领域。海量的、有价值的数据,不仅可以赋能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催生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还拥有丰富的应用场景。我们要从提升经济日报数据核心竞争力、强化经济日报数据赋能的高度出发,继续跟像京东这样,拥有强大的数据资源,拥有强大的数据开发能力的互联网公司合作。要有体系思维,不能只顾一点,不及其余,也不能“捡到篮子里都是菜”。不仅要聚焦消费端,还要关注研发端、生产端、物流端等领域的数据需求,塑造新的核心生产力和核心竞争力。

第二点,要花大气力、下绣花功,不断创造数据呈现、数据表达的新形式。2021年,经济日报和京东方面无缝交流,深度沟通,在数据版的版面和新媒体呈现方面,有不少有益的探索和实践。2022年,我们要有“归零心态”,要重新出发,在版面版式上精耕细作,更加大气美观,更加精致典雅,要做到让版面有收藏价值;在色调选择应用上,也要更加讲究、精细,真正体现出中央党报、经济大报的风采;在新媒体形态上不断创新,除了图片、短视频,还要利用长图、动态海报等新形式,丰富数据产品最终形态,并在版面上留下二维码,让更多受众更为便捷地转发、分享、互动。

第三点,要精益求精、更上层楼,不断追求数据版面及衍生产品的新效果。有价值的产品,才最有生命力。2022年,要进一步拓展思路,开阔视野,专业、精准对接政府部门、市场主体、研究人员、经济行业从业者需求,进一步实现比较清晰的数据收集、数据分析、数据生产和数据服务的商业化模式,赋能数据运营,开发更有价值、更有效果的数据产品,加快打造新的经济增长点。

与此同时,数据版还要在增强“三性”上下功夫。一是数据内容整体要更有针对性,要更加契合企业、消费者、研究者和政策制定者的需求;二是数据分析要更有指导性,评点更有水准,进一步提升质量,真正让数据需求者有借鉴、可操作、能落地;三是数据整理更有贴近性,有些数据整理还要更接地气。

如果要问,办数据版一年最大的感悟是什么的话,或许可以凝练成一句话:数据版要跟时间做朋友。只有日积月累的努力,一点一滴的积累,坚持不懈的付出,才有厚积薄发的可能。只有沉下心、屏住气,坚持做下去,至少办三年,才能通过时间效应,将零散的、分散的、单一的数据模块,积淀成系统的、统一的、连贯的数据体系,个别的、孤立的、局部的数据也就由此被赋予了乘法效应,必将发挥出更大的、不可估量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