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人迅速成长令人开心
2022年5月15日·星期日
昨天评报,谈及企业调研报道《太钢制胜》,大段引用李红光、王晋同志的微信,与大家分享他们的体会。晚上快11点了,看到王智同志转发的一条微信,是参与此次企业深调采写、视频制作和推广工作的杜秀萍同志谈感受。如果说王晋算得上是老同志的话,那么,李红光同志可以说是中年骨干,而杜秀萍则应该称得上是年轻一辈了。这个微信不长,一视同仁,也予以摘录:
这是一次满怀感恩和感动的调研行。
作为多年从事新媒体工作的编辑,对于深度调研我充满向往,有想要成长的迫切,也有迎接挑战的兴奋,还有担心扯团队后腿的紧张。是调研组团队成员的相信、指导和鼓励,是采写过程中的真枪实干,强化了我的信心,锤炼了我的业务,让我在体验“策采编发推馈评”的全过程中,深入新闻的内核,感受调研的魅力。
虽然在稿件写作和视频制作过程中,有“为伊消得人憔悴”的磨炼,但“衣带渐宽终不悔”。我相信在报社的沃土上,在领导和同事们的帮助下,我一定也会拥有“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的那份从容和舒展……
杜秀萍同志此前是在新媒体部工作,随着为融合发展而进行的机构变动,调整到总编室的。她能有这样的认识是让人欣慰的,因为一年半前,一批与她情况类似的年轻同志正面临职业上的困惑与焦虑。
记得是2020年底,为推进深度融合发展,解决传统媒体与新媒体“两张皮”问题,编委会作出部署,试行“部门+频道”制,以扭转一个部门、一小部分人做新媒体,其他部门、绝大部分人还在做传统媒体的格局。
为此,需对原新媒体传播部的机构和人员予以调整。除保留短视频制作及推广业务外,杜秀萍等30多名同志将到总编室、产经部、财金部、综采部、驻地记者部、国际部工作,面对的是新部门、新同事、新业务。一时间,不少同志思想上有波动,精神上有压力,甚至无所适从、惶恐不安,不知下一步发展如何、事业前景怎样?
鉴于大家的精神状况,也为了统一思想,借新媒体传播部召开最后一次会议之机,我到会当面听取意见建议,谈了此次机构人员调整的主要考虑。
这次会开的时间不长,讲得也不多,但确是推心置腹的,对同志们特别是年轻人充满期待。听说,反应还不错,多次有年轻人讲,听了那次谈话受益匪浅,对做好新闻工作和事业发展是有启发有帮助的。如今,看到杜秀萍同志这样的年轻人迅速成长感到很是开心、十分放心。那次谈话有个记录稿。摘录于后,以备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