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与各新媒体平台的合作
2022年6月12日·星期日
20天前,5月22日,福建举办“3820”战略工程研讨会。次日,本报2版刊发综述《推动新福建建设迈出新步伐》;24日,10版“理论”整版刊发了有关“3820”战略工程的4篇专家文章。报道推出后,在当地引起很大反响,福建省委领导要求全省全网推送,各地市媒体广泛转载,宣传效果出乎意料。
所谓“3820”战略工程,是习近平总书记当年任福州市委书记时提出的战略举措,事关福州乃至福建省经济发展大局,意义重大,影响深远。福建近期为此举办了一系列活动,各方面都很关注,我们对此重点报道十分必要。
统计显示,截至上周末,《推动新福建建设迈出新步伐》转载537条,阅读量1611万;《一整版!经济日报刊发“3820”战略工程重头文章》转载492次,阅读量1476万;《“3820”战略工程的思想精髓和时代价值》转载1295次,《推动区域协调发展的先行实践》转载1219次,《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生动体现》转载1365次,《彰显马克思主义哲学智慧的战略构想》转载1218次,共计转载6126次,阅读量超1.83亿。
福建记者站薛志伟同志说,福建省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张彦同志表示,此次研讨活动的宣传,在所有中央媒体中,经济日报的报道最及时,力度最大,影响也最广。各地熟悉的同志都发来微信,称赞我们这套报道在福建全网刷屏,力度巨大。
前几天,薛志伟同志专门发来一份材料,说受这次报道推广启发,提出关于和各地融媒体中心开展战略合作的建议。他认为,当前报纸影响力的扩大,主要是两个途径。一是报纸发行量的增长,二是主要内容在网络尤其是移动端的传播。报纸发行是央媒的传统优势,近几年报社上下齐心协力,尽管发行形势严峻,但经济日报在全国的发行依然稳中有升,既进一步扩大了报纸的影响力,也保持了稳定的发行收入,为报社各项事业的高质量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在这份报告中,薛志伟同志分析指出,从目前情况来看,报纸在各地的发行趋于饱和,覆盖面趋于临界。而且由于疫情影响,各地普遍面临财政吃紧的困难,发行经费很难再有增加。另一方面,尽管报纸订阅量在增加,但实际上报纸的直接阅读量是下降的,更多的人是通过经济日报客户端,或者其他新媒体渠道来阅读我们的报纸,获取我们的内容。所以,今后报纸订阅量要继续稳中有升,操作上面临困难,对内容传播的实际效果也难有直接推动,传播重点还是应当放在移动端。
去年以来,报社重点内容二次传播稳步推进,取得了大量稿件传播量上千万、上亿的可喜现象,大家也都形成共识,移动端的大力转发对报纸内容传播作用大,成为扩大影响力的主战场。有鉴于此,薛志伟认为,可探讨经济日报和各县市区融媒体中心、各厅局办新媒体平台开展战略合作。他说,全国各县市区已基本建成融媒体中心,运营的新媒体账号虽然看起来单个的用户订阅量不大,但基本能覆盖当地的主要群体。如果能把所有县市区融媒体中心整合起来,那就能覆盖全国大多数移动网络用户,实现涓涓细流汇聚成大江大海的效果,这样我们的重点稿件就可能轻松实现上亿的传播量。重要的在于,各地融媒体中心也有和我们合作的愿望,如果他们的重点稿件能通过我们客户端平台转发,也能覆盖全国各地更多用户。因此,形成战略合作,对本报和地方都将是一种双赢,而且基本不会增加双方的成本。
薛志伟同志建议,在具体操作上,可以每月选取最重要的稿件,通过全国各县市区融媒体中心全网推送,这样每月都可以有一批经济日报文章达到上亿的传播量。对各县市区融媒体中心,我们每月或者每季度为他们推送当地最重要的稿件,帮助其达到更好的宣传效果。不妨先选取几个省份或几个地市试点,如果实际效果能达到预期,则可以在全国范围推广。
应该说,薛志伟同志的这个建议是有意义、有价值的,反映出我们站长的大局意识和责任意识,体现了驻地记者人在地方、心系报社的主人翁意识。也希望同志们认真思考这个问题,特别是总编室、驻地记者部要做可行性论证,拟订具体操作方案,报编委会审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