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职工意见建议转化为工作动力

把职工意见建议转化为工作动力

2022年4月7日·星期四

上周编委会,专门研究深化“质量提升年”活动,听取了调研情况汇报,对这项工作作出初步安排。在总编辑办公会上,就此向同志们进行了通报。

在今年这个深化“质量提升年”活动开展之初,我们安排了深度调研。此前,并没有这样做过,还是有创新特点的。调研组按照要求,在分管编委指导下,调研了方方面面,部主任和超过一半的副主任以及不少员工都参加了面谈和问卷。经初步汇总,共有约1200条意见建议,其中当然也包括对编委会肯定的、鼓励的、表扬的。调研组在此基础上又归纳整理成100条。这些意见建议,我是一字一字看了。一边看一边想,这么多意见建议究竟说明了什么呢?

首先,说明干部职工对编委会寄予了厚望。我来报社26年,从未遇到过这样的情况。所提的意见建议不管是代表性、广泛性和普遍性,都是前所未有的。这充分反映出同志们寄望编委会不断改进工作,补齐短板不足,在创刊40年基础上进一步推进报社发展。

其次,说明工作中确实存在这样那样的不足,有许多难点和问题,需要我们去正视并加以解决。从宣传报道到行政管理,从党建工作到广告经营,从融合发展到干部作风,涉及诸多方面,都存在不少需要改进和完善之处。

第三,报社工作需要及时向大家通报说明。好多事情做了,职工不清楚、不了解,就会有误会甚至误解。比如说,2021年职工人均收入是比2020年高的,但因为要实行新的考核办法,编委会决定把原来于2021年1月、2月发放的2020年11月、12月绩效,提前在2020年底发完。个人事项填报时,有的人发现,2021年统计的收入反而比2020年减少了。就有职工讲,编委会说2021年比2020年人均每月增加1000多元,没有呀,这不是在骗人嘛。人事部对此做了说明,还是有人不信。今后,各方面的信息,特别是涉及职工切身利益的事情,要及时地原原本本给大家讲,推进社务公开。

第四,也反映出职工期待报社各方面能够更圆满、更完美。这一点也要实事求是地告诉大家,超出客观条件搞福利主义是不对的,哪个单位也不会这么做,也是无法做到的。比如,有的同志提意见说,要大力改善报社办公条件。总体上说,论办公条件,中央新闻单位有几家比我们更好的么?再好恐怕就超标了,就要被查处、被整改了。

此外,需要指出的是,职工的意见建议有的属于编委会要整改的,还有一些是各部门、各单位要整改的。比如,有的说绩效分配不合理不公平,差距太大,还有的说,部门分配搞平均主义,没有起到调动积极性的作用。这些事项部门要自己整改,做到各司其职。

有这么多职工参与到活动中来,提出这么多的意见建议,是可喜的。我们应当把调研成果转化成工作动力,把党史学习教育推向深入,把“质量提升年”推向深入,通过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活动,集中解决不足和问题。当然,话又说回来,也不能搞理想主义那一套,指望编委会把所有问题都解决了,我们做不到,也很不现实。

今天下午的编委会,还要再次听取有关汇报,针对下一步整改工作进行部署。也希望通过这样的努力,可以让工作在去年基础上迈上一个新台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