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谈《拉面飘香》编采体会

作者谈《拉面飘香》编采体会

2022年5月17日·星期二(下)

有了微信,沟通实在太方便。

今天见报《拉面飘香》,评报发完后,便收到策划编辑此重磅报道的总编室王薇薇同志的微信,谈了她作为编辑的体会和思考。读完觉得很受启发,再发一次评报也未尝不可,与大家分享。

看到今天拉面的调研稿见报,感到十分振奋。真的没有想到这篇稿件最终能够在头版头条刊出,还挂上了“高质量发展产业调研”的栏头,列入了大调研的序列。回溯这篇稿件整个策采编发过程,深觉有不少值得我们思考和总结的地方。

一是小产业也能写出大文章。最初甘肃站记者赵梅同志提出写兰州牛肉拉面的调研时,没有想到能够写出这么一篇大文章。但在记者与编辑的多次思路碰撞过程中,感觉稿件的视野和采写的深度也在不断延展,好的调查报道不怕对象“小”,怕的是不“深”。驻地记者身在基层一线,类似的选题还可以有很多,也希望这次驻地记者与调查版编辑的合作尝试模式,可以在今后的工作中不断复制,挖掘出更多好选题,产出更多好稿件。

二是好稿子是磨出来的。正如总编辑评报中所说,此篇调研不是调研组的采访方式,稿件从去年8月报送策划方案和稿件提纲,今年3月底报送成稿直至刊出,历时较长,采编之间不断碰撞、打磨直至成稿。赵梅同志采写、补采、修改不厌其烦,调查版编辑闫伟奇同志从提纲到稿件反复提出修改意见,和记者共同雕琢。

稿件送审后,社长指示我们“先把总书记关于兰州牛肉面的内容发来看看”,之后让我们将找到的总书记考察中提及兰州牛肉拉面的内容在文章开头予以体现,顿时提高了整篇文章的站位和质量。之后稿件又得到曙红同志精心修改。不断追求更高质量的努力,成就了这次调研稿采写的新尝试。

三是挖好驻地记者这个调查报道“富矿”。社长说过,驻地记者是调查报道的“富矿”,但怎么挖出“金子”来一直是调查版编辑团队思考的问题。这次采编合作也是我们的一次尝试。希望能够在日常调查报道的同时,发现一些有价值的选题,与有愿望有热情深度调研采写的驻地记者合作,花时间打磨出精品稿件来。我们觉得,这也是贯彻报社“减量化改革、高质量发展”的一种实践……

王薇薇同志最后表示,她们将继续努力摸索,力争将好的做法形成更多的复制成果,为报社调查报道的百花齐放贡献力量。

不一会儿,又收到赵梅同志的微信申请。刚加上不久,即接到一个长长长长的微信,讲了她这篇调研稿件的采写经过、加入经济日报团队的职业考虑和不同一般的心路历程,说的都是“发自肺腑的真心话!”还请我原谅她的冒昧与唐突。仔细看完,也是很受触动,便想着让同志们都能读一读。为慎重起见,我专门征得赵梅同志的同意,现摘录如下:

……看到今天的报纸,我心绪澎湃!我何德何能,受到如此之优待啊,我不知道除了“感恩”“感谢”之外,还能说什么?

看到总编辑评报中的表扬,我突然泪目……感谢报社提供了如此广阔的平台,让我能在不惑之年依然能书写二十多岁时怀抱的新闻理想!感谢社长的鼓励和认可!

我当时选择离开已有一些积淀的省报,是觉得自己年龄渐长,怕等不及省报改革的速度。我想在咱们改革步伐更快的大平台上,提升业务水平,我还想再成长!

说实话,在我这个年龄选择跳槽是有风险的。而且,很长一段时间,我曾迷茫困顿。但是让我欣慰的是,编委会“减量化改革,高质量发展”的思路让我看到了希望之光,让我再次有了青春年少时初入华商报系时的激情和勇气,也让我无悔于自己的选择。

《拉面飘香》稿件,当初采写的由头是总书记甘肃调研时关于兰州人幸福感的视频,后来甘肃作为脱贫攻坚最重要的省份把拉面作为脱贫攻坚的主产业成效显著,由此我搜集了很多素材,和调查版王薇薇同志对接碰撞,从第一版方案出炉到将高度定位到小吃产业发展,再到二版方案确定,随后还有几次微调。在我的预想中,最多只会按普通调查刊发,但没想到您看了初稿后,有了“加入总书记对拉面的指示”的批示,更没想到挂上了“高质量发展产业行调研”栏头,让这个选题层层升级。我深知,若没有您的重视,曙红同志字斟句酌的审读,这万字调研不会大放异彩,拉面不会有今日的香飘四方。您和曙红同志倾注的心血和付出的辛劳是如此之厚重。此刻,说“感谢”二字显得如此浅薄!

说实话,这个采访并不容易。有些采访对象配合并不如想象的好,而且没有官方材料,只能靠自己根据了解到的情况搜集素材,分析判断。过程是痛苦的,但我从未料到结果会如此甘甜。没想到您会以如此隆重的形式让它亮相。

清晨,李琛奇站长将稿件链接转发到甘肃新闻宣传群后,甘肃省、市、县102家媒体平台、学习强国平台都进行了广泛转发,“新甘肃微博”“甘肃发布”进行了关联互动,网易甘肃等平台也进行了转载。可以说,今天甘肃新闻圈被“拉面”刷屏了。甘肃省委副书记、省委宣传部部长王嘉毅同志亲自在甘肃新闻宣传群转发链接和版面,还一再表示感谢。

有同仁用“震撼”形容了我们的版面。省报同仁评价说:“全面、深入、精彩!一篇全面报道兰州牛肉拉面的好文章!”更可喜的是,今天,许多同事和朋友的午饭是兰州牛肉面!

我采访的专家在朋友圈发了如下文字:“记者要靠大稿建立自己的IP,但写大稿不容易。今天《经济日报》头版头条赵梅记者写的这篇长文,把兰州牛肉面的事基本说清楚了,下了功夫,值得点赞。设立‘牛肉面走出去办公室’,简称‘牛走办’,是2018年我向当时唐仁建省长提的建议。我当时的想法,赵梅记者基本都写在这篇报道里面了。”

我深知这些溢美之词都是大家对我的厚爱和鼓励。我也清楚自己的不足。您提到的用心、专心,下力气是作为一名记者的本分。我知道,距离一名合格的记者,我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这路一定不会是鲜花铺就的阳光大道。但有如此广阔的平台,有才学深厚的领导、师长,还有才华横溢的同事们,我怕什么呢?迈开腿大步向前走就是了,对吗?

您的表扬我受之有愧,您的鼓励我悉数全收!

祝福您,也祝福我的新报社在编委会的带领下,坚定一如既往,所向披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