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刻认识网络舆论生态复杂性,不断完善管理和审读工作机制
网络舆论多元多样多变,这已成共识。但若一直身处边缘,抱着观望心态,那对这个话一定不会真正理解。当前,新媒体形态层出不穷,网络舆情与社会舆论同存共振,在现实中各种人、各种机构的编织交错下,网络舆论生态的复杂性远超我们的想象。
当今的网络舆论场,绝不是单纯的信息传播平台,而是思想观点、价值取向相互交锋较量的大擂台,是意识形态斗争的主战场。主流意识形态与多样化社会思潮在网上持续碰撞,各种舆论网上网下相互交织。有些人为所谓流量不断蹭热点,断章取义、牵强附会;有些人煽风点火,推波助澜;有些人出于不良动机或私欲发泄胡言乱语,信口雌黄;还有些人因心态失衡而造谣生事,恶毒攻击。这些都是别有用心的,罔顾事实、上纲上线,目的就是要乱带节奏、带乱节奏,打击、削弱主流媒体在这一新兴战场的战斗力和影响力,从而妄想达到其更大、更不可告人的企图。
可以说,越来越复杂的网络舆论场,成为舆论热点的重要策源地。以前我们可以看得多一点、做得少一点,但目前形势已经发生了变化,我们必须要下功夫认真研究,要积极主动应对挑战。逃避、躲避就是不作为不担当,被动挨打更是不可取不可行。在这样的情况下,我们务必做到自身过硬,挑不出毛病、找不到漏洞,不授人以把柄、不落人以口实。网上热点舆论持续发酵,就会形成重大网络舆情事件。网络舆情对政治、经济、生活秩序和社会稳定的影响与日俱增。一旦处置不当,就会造成一系列连锁负面反应,带来严重后果。
作为办报出身的传统媒体,我们的思维和打法一贯比较正统。对网上舆论舆情的套路和招数,了解还不够深入,运用新媒体的能力还不够强。这是我们的短板,要抓紧补课,努力提高对网上舆情的分析研判能力、应对处置能力。同时,我们要加强内容监管,建立健全舆情收集反馈机制,形成发现、研判、处置、回应等各个环节的操作标准和流程。在加强分析研判的基础上,还要制定应对处置的基本规范模式,其中包括对突发事件和网络舆情热点,务必要第一时间落实请示报告制度。
总之,网络具有放大功能,一旦在这方面出现重大差错乃至严重失误,绝无小事。新媒体管理和审读工作任务艰巨,务必把工作做得更细致更扎实。
一是要实事求是,讲求实效。新媒体管理到目前依然是个行业课题、业界难点,涉及诸多环节,任务繁重、情况复杂。新媒体管理环境是动态的,任务是长期的、艰巨的,没有一劳永逸、可全盘复制的什么模式。这项工作必须从报社的实际情况出发,不断探索、创新、改进。就是要一切从实际出发,讲求工作实效。不能急躁冒进,更不能急功近利,同时也不能故步自封,止步不前。
二是要精准定位,明确目标。各部门单位、各个环节都要明确自身定位,要有清晰的阶段性工作目标和任务。什么时段该做什么事、能做成什么事,要心中有数、有章法。“减量化改革,高质量发展”是总体要求,确保新媒体账号有重点高质量安全运行是总体目标。
总编室作为报社新媒体管理主管部门,作为新媒体账号最多最重要的运营部门,要率先示范。要与各部门单位加强联系沟通,把许多工作落到实处,一些工作可以先行试点,逐步推开。新闻协调部、人事部要各负其责,继续做好专家审读支持服务保障工作。及时整理汇总专家们的意见建议,进一步改进和完善工作方法,要和各位专家、部门、单位保持沟通联系,扎实做好协调和服务工作。也请各位专家继续辛苦,助力守好底线。技术部要及时跟进,抓紧整改问题隐患,完善应急预案,确保网络安全。文改办要做好上传下达,协助做好各单位新媒体管理有关工作。
三是要查缺补漏,攻克难点。停更/保更等“僵尸”账号、个人账号、海外账号,这些都是管理中的难点。但难点不能成盲点,更要加强管理,彻底消除隐患。对“僵尸”账号要进一步梳理,搞清所处状态,该注销的抓紧注销。未实名也未涉及职务身份的个人账号,各部门各单位负责同志要特别注意,要反复提醒、要求他们不能发布和单位、职务相关的任何内容,要严格遵守相关规章法律。对海外账号,外事部、国际部要严格按照相关规定做好运营和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