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
2025年09月26日
(三)
长期以来,各部门评报不断改进,总编室做了大量组织统筹工作,特别是这一两年抓得更紧,收到了务实成效。上个月我提出,部门评报可作小小调整,由部门署名调整为部门+作者署名,可能效果会更好。
昨天评报轮到评论部,是牛瑾同志写的。她首先推荐了自己参与采写的编辑部文章《全面辩证看待当前经济形势》,同时指出,编辑部文章的题眼在“全面辩证”。昨天报纸稿件安排,也都集中体现着“全面”与“辩证”。在列举了版面主要内容和特点后,牛瑾同志认为,本报编辑部文章讲明大形势,后面内容提供多角度支撑。昨天的报纸,是在用12个版的容量,讲明全面辩证看待经济形势的观点。在我看来,这样的评报是有独到眼光的,读了也是颇有启发。
齐东向同志谈及评报体会时表示,“本报编辑部文章刷屏,朋友圈里点赞频频,还有的群里在‘科普’什么是党报的编辑部文章,经济日报的权威性、公信力、影响力又一次得到全面展现,倍感兴奋。”重要的是齐东向同志的这番话——与以往明显不同,这篇重磅文章从选题到策划、从撰写到刊播的整个过程,凸显了策划早、部署快、精心打磨、广泛协调的特点,每个环节、每个关口都克服了种种困难,倾注了各位编委、各相关部门的心血智慧,体现了社长提出“要实现从‘有没有’到‘好不好’的重大跨越”的重要要求。
经历风雨才能见到彩虹,闯过隘口才能一马平川。齐东向同志不愧是本报首席评论员,说话不仅有站位,而且也有情怀,极富感染力。她说眼下深刻的感受是,正是一件事一件事的“干”,一篇稿一篇稿的“磨”,才有了经济日报影响力的与日俱增。现在大家都说“最好的时代”,最好的时代就是奋斗的时代、实干的时代。我们要继续努力、继续探索,尽职尽责、苦干实干,不负最好时代,做经济日报40周年历史新起点上的见证者、建设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