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

(三)

4月12日,为期整整一年,依托于第三方网站的翻页电子报呈现方式停更,搭建在自有平台的新版电子报正式启用。

去年,我在评报时说过,网上阅报这小小变化,从一个侧面反映出我们在技术改进、报道创新和融合发展方面取得的进展和成效,也是我们优化资源组合、完善职能职责、提高新闻生产力的具体体现。

这一年来,总编室不断尝试报纸电子版的呈现。自2021年3月14日起,视频版电子报在微信视频号上线,读者可在音乐中速览每日报纸版面,同时在视频号下留言互动。一个月后,为方便读者自主选择浏览、停留,总编室又推出模拟翻报纸声音滚阅版面,背景干净,页面流畅。5月7日,在此基础上又增加了新的功能,读者可直接点击阅读文章,体验感大为提升,微信也开始推送“今日《经济日报》版面速览”。在此过程中,总编室的同志们主动作为、大胆探索,付出了辛勤劳动。

现在看来,电子版报纸呈现方式的逐步改进,是一个多人次多工种参与的融合创新。一年里,超20人参与到报纸版面电子化过程中,既有版面编辑,有美编,也不乏轮岗实习的新人。从前期测试、设计到规范流程,无不体现出融合创新,且显现出可喜成效。据不完全统计,翻页式电子报上线至今,电子版面累计访问次数160万次,阅读时长14000小时,读者达92万人次,差不多又是一个经济日报的发行量。

不满足现状、不故步自封,才有可能在变局中突破,在突破中积厚成势,最终形成有利于事业发展进步的良好局面。网上阅报的正向效应,说明了融合创新的路子是正确的。而新版电子报的上线,也反映出我们技术革新和融合创新正迈出新的步伐,优化了资源,提高了效率,促进了新闻生产力。

读着总编室报来的关于网上阅报编辑工作的总结,对参与其中的同志们的付出和奉献深表敬意,顺手写下两行批语:“感谢工作团队的创新创造,用一个个扎实有效的工作成绩,赋能本报融合发展和业务进步。望继续努力,稳中求进,取得更大成绩!”